清末英雄_第五十九章 貨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四馬路的科學儀器館早就搬到更加麵子的天字號總部大樓去了,但是虞輝祖倒是懷舊的很,隻說這裡是當初起家的處所,風水極好,仍然在這裡開一個門市,他本身冇事也喜好常來這裡,明天要和虞洽卿和王季同談事便約在這裡。

“是的,先生。”張坤道,“滬上錢業分洋商和華商,華商大多是紹興人所開,而洋人銀行的大班大多又是洞庭人,俗話說‘紹興人再狠。碰到洞庭幫也要忍一忍’,洋人銀行和本地錢莊算是兩派。至於華商裡頭,除紹興人外。寧波人開錢莊的也很多的,最著名的應是寧波鎮海方家、葉家另有李家。以是華商內裡寧波和紹興又算是兩派。虞先生幾個都是寧波人,而楞徽先生倒是紹興人,如果銀行的紙鈔在兩江、閩浙、兩湖等地發行,那麼這錢業之主導就將不再是紹興人而是寧波人了。楞徽先生之反對不是打算可行,而是打算非常可行。當今我們天字號在滬上越做越大,紅利也越來越多,辦銀行錢莊是必定的事情。如果商行做的好,銀行又做的好,那到時候怕是對外拚不過洋人,對內打不過寧波人。”

張坤道:“楞徽先生所說銅元之事是實在的,所言紙鈔在兩江不能發行是不實在的。”他此話說完,眼看向王季同,見先生開端思慮,曉得本身的話引發了先生的正視,便接著道:“這銅元貶值之事,現在已顯端倪,客歲滬上一洋元可換八十個銅元,現在一洋元卻可換九十四個銅元,假以光陰,隻怕要不了幾年以後一洋元就要換兩百個銅元了。”見王季同點頭,他又道:“若將東北的貨色運銷兩江、閩浙之地,所收的銅元能夠由商販在本地換成銀元,如此對銀行已冇有涓滴風險,隻是這兌付的喪失要加在貨色售價裡罷了;另一種則是收取各地商販的銅元,然後集合起來運到滬上兌付,如此可減少兌付的破鈔,減低貨色售價,隻不過這風險在我。兩種體例都可行,隻要有人節製出不了大錯。

謝綸輝也不是要矯飾,隻是作為長輩對後輩的叮嚀罷了,他道:“這銅元庚子之前少有,庚子以後便開端眾多。現現在,按重講價一兩關銀所買銅料可造銅元兩百五十二枚,可如果將這些鍛形成當五十文、一百文的銅元,再換回一兩關銀,隻需一百四十枚。如此一進一出,可得利一百一十二枚銅元,如果銅元裡多加鉛鋅等物,或是當一百文的銅元多些,這利可就是要超越一兩了,但是翻倍的利。現在我大清有十六個造幣局,八百四十六台鍛造機,一年可鑄十六千萬多枚,我大清四千萬人每人將有四十枚。如此多銅元充滿在市道上,畢竟有一日要出大事的。小徐要辦銀行,這銅元但是要留意一二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