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_第五十二章 風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虞洽卿聞言還是不放心,他又在客堂裡做了一會,這才起家告彆。虞洽卿一走,王季同就出來了,方纔他正和楊銳談事,見虞洽卿來,就隻好先行躲避了。

開平煤礦一案,嚴複應張翼之邀前去英國為奪回開平打官司,但開平本就是張翼為了私利而賣,他之以是去英國,不過是被朝野相逼罷了,嚴複既去,發明事情不對,因而又返來了。他自返來就留居滬上,後又應馬相伯之邀參與複旦公學籌建,上月複旦開學以後,嚴複便成了黌舍的英文教習。複旦公學初立,為了省辦校舍的錢,便問兩江總督討要了早已不消的吳淞提督衙門暫未校舍。吳淞提督衙門在哪,就在黃埔江口的吳淞灣,離租界有二十千米。複旦不在江灣在吳淞,要去還是有些費事的。為了早些赴會,楊銳一大早就從租界解纜,出租界前去寶山路,然後走最早修建,但卻修好即拆,拆後再修的淞滬鐵路前去吳淞,淩晨出郊區坐火車的人未幾,加上秋高氣爽,一起走的非常輕巧,隻待到了吳淞站,也才十點鐘。

“哎。阿德兄,我說一句實話吧,不管立憲也好,反動也罷。我們都是要權力從滿人那麼奪過來,而奪過來以後,最要緊除了辦教誨,就是辦實業。這對於阿德兄你都是百利而無一害啊。”楊銳裝得一副有害的模樣,苦口婆心。

楊銳的題目實在也是嚴複之所想。他沉聲道:“中國之弊,確切在於綱常。如果要改革,當擯斥舊物,以自在為體,以民主為用,鼓民力、開民智、修民德,數十年以後,當有小成。實在國度立憲也好,共和也罷,都該當以教誨為本。”

“既不共和、也不稱帝,那這國體到底為何?”嚴複有些獵奇了,環天下諸國,不是**之國,就是立憲之國,要不就是共和之國,前二者都有天子。現在楊銳說不再有天子,那**、立憲都不成,又說不共和,那這國度實在是獨特。

“名不正則言不順。我所擔憂的是,就是萬一滿清真的完整放權,那我們因何種名義起兵?”王季同在乎的是大義名分上的事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