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樸的一句話,楊銳之前看紅色黨黨章的時候向來都是略過的,但就是這麼一句簡短的話,就完整解釋了“我是誰?從那裡來?到那裡去?”這三個關頭題目。以此為綱,那麼答覆會的短中長三期目標也很清楚了。短期目標是政權反動,即通過武裝鬥爭,獲得中國或者中國大部分省分政治權力,以這個目標看。農夫和會黨是朋友,大多數開通士紳階層也是朋友,滿清體係裡的少數官員和新軍是朋友,滬上、漢口、天津等大的互市港口的工人也是朋友。至於其他的反動黨,就不是朋友這麼純真的乾係了。和以上人那些能夠歸入答覆會的人比擬,他們也是反動黨,有槍有軍隊。要想反動後集權,那麼現在就要防備,並且也隻能防備罷了,真要和他們火併一次,那麼會內會外都冇法接管。
通過萬安裡總部,表述**的滿清是洋人傀儡,全中國知識青年連合起來才氣答覆中國的文藝作品已經出了很多。小說短篇不計,長篇的有射鵰豪傑傳和宦海現形記兩部。當然,射鵰的全部故事框架都做了修過,固然和原著文風上有些差彆,但是這本小說是口語文寫的,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不成題目,並且這還改編成了評書。首要目標是群眾大眾;戲劇除了竄改原有傳統戲目以外,又新編了很多西洋話劇和楊銳所說描述的小品,特彆是現在答覆軍在東北抗俄,戰地日記裡很多小戰役都能夠拿出來編成戲劇的。
在政權反動和經濟鼎新以後,下一個目標就是答覆中原文明,至於這個純粹形而上的議題,楊銳是毫無構思的,同時這個事情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兩千多年的帝製慣性下要想竄改中國的文明估計需求一兩百年,楊銳猜想本身這代人能做的隻是標出方向。
待到十點一刻,他的助理俞子夷拍門以後,在門外道:“先生。已經十點一刻了。明天十點半要在印鈔廠見謝先生的。”
誰是我們的仇敵,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反動的首要題目――太祖的話猶在耳邊。但很多人在讀這句名言的時候都健忘了他另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是誰?”。如果冇有肯定“我是誰”,那麼就冇有體例肯定“誰不是我”。朋友和仇敵都是在“不是我”當中,是以,反動的首要題目不是分清“誰是我們的仇敵,誰是我們的朋友”,而是明白“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