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_第四十三章 教育成本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真是天大的笑話,中國農夫最多,隨便拉一個農夫,他在乎甚麼參政權不參政權嗎,他連字都不熟諳,如何參照,莫非每一個農夫配一個文書?再有地權、地價之說,先不說地權萬難均勻,就是地價也難以覈定,原價可核,增價如何核?很多時候有一種環境叫做有價無市,一戶院子要賣了才曉得現價如何,可如果然的賣了,那這家人住哪?白雅雨看過聯盟會的質料,總感覺他們的各種實際撿西洋人的牙慧。東拚西湊出來的,先不說合分歧適中國,便是這實際本身就有很多東西是自相沖突的。

白雅雨大喜,客歲因為是初來,又因為要建法政黌舍,滬上給的經費還算夠,但是本年是一整年,並且各地黌舍扶植都已經放開。銀錢頓時不敷,本地士商雖有感他經心為學,但畢竟他身後冇有甚麼硬乾係,捐款就給的少了。前次向蔡元培申請增加經費,但是一年的經費都已經用完。東拚西湊之下隻給他弄了三萬兩過來,滿打滿算也隻能挺到下月尾。本想緩一步跟楊銳談經費的事情,但卻不想楊銳現在就開口了。

十萬人,遵循滿清學部的標準,解除日本,不算川資、治裝用度,光學費炊事費。一個留門生學成返國,英國需求192英磅、法國4800法郎、德國3840馬克、美國960美圓、俄國1620盧布,覈算下來,四年大學破鈔,各國用度根基在1500兩擺佈每人,那十萬人便是一億五千萬兩。楊銳算出這個數嚇了一大跳。掰著指頭重新算了一邊,還是一億五千萬兩。他的數據都是從學部直接拿來的,不成能弊端,那必然是滿清官員貪汙,楊銳自我安撫道。他又自作主張把1500兩減到1000兩,算一下還是一億兩。實在十萬人也多了,五萬就夠了,五萬就是五千萬兩,這…彷彿當年蘇聯援助新中國的時候專家派了兩三萬人,那現在也就算三萬人吧,如許就是三千萬兩,和中國一年關稅差未幾了。

“西席如何樣?”沉默間,楊銳問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