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_第三百三十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當然了,聯軍也不會傻乎乎的從正麵打擊,這第六軍的正麵防地也不過三四千米罷了,他們完整能夠調派軍隊繞過一段間隔。然後從側翼建議打擊。

就和吳淞之戰的時候一樣,麵劈麵對躲在壕溝和胸牆以內的仇敵,這個年代的步兵們最好的打擊體例就是直接衝上去搏鬥。

也就是說,戰役開端的時候。軍官命令開槍,接下來兵士們便能夠自在裝填,然後挑選目標對準射擊,不消和前裝槍期間一樣,要等候全數兵士裝填結束掉隊行齊射或者輪射。

以是就當主力軍隊建議正麵猛攻的時候,在右翼方向上,一支約莫五千餘人的英法聯軍兵士是小跑著繞過了第六軍的正麵方向,然後從側翼衝了上來。

要曉得一個步兵連也不過百人出頭罷了,這一下子就冇了十幾小我,相稱於傷亡率就達到了百分之十幾。

這是因為後裝步槍和前裝步槍在射速上的龐大差異,前裝步槍的實際射速能夠達到一分鐘三分以上,實戰中遍及是一分鐘兩發到三發之間,也就是說一場戰役底子就打不出去幾發槍彈,以是每一輪射擊都必須爭奪獲得最大的射中結果。

隻要他們衝上去,那麼便能夠等閒的獲得戰役的勝利,並且說等軍隊打贏今後,就能夠攻占更多的中國城鎮,到時候大師便能夠收成心對勁足的戰利品。

此時現在的哈維內心裡是一片空缺,這不是絕望也不是驚駭,而是他實在搞不清楚為甚麼到現在隻剩下他一小我了,戰友們那邊去了?

聯軍的炮擊範圍是要遠遠超越中華軍的炮擊力度的。

把頭舉高一些,他看向身後本身衝鋒的路上,入眼處,是滿地的人,有些一動不動,而有些掙紮著試圖爬起來,嘴裡彷彿還在大聲號令著,但是在隆隆炮聲的疆場中,他聽不見那些人的慘叫聲。

莫非隻剩下本身了嗎?

但是他們剛跑動起來冇有,劈麵的守軍就是接踵開仗了,因為東蘭開夏兵團第一營是衝在最前麵的軍隊,以是遭到中華軍的步槍火力打擊後,也是最新呈現喪失的人。

相對而言,那些東印度公司所屬的印度步兵表示就要差一些,這些和清軍兵士一樣抱著頭巾的印度兵士固然也能和英法的本土兵士們一樣持續進步,但是隻看兵士的神情神態便能夠發明,他們驚駭了。

從天空上來看,便能夠瞥見英法聯軍以正麵、側翼為主攻方向,構成了一個半圓形的打擊態勢,全部打擊寬度約莫三千米擺佈。

但是後裝步槍的射速能夠等閒達到每分鐘八發以上,乃至在諳練兵士的操縱下,能夠達到每分鐘十發到十四發的極限射速,比如說1858年型林德步槍,其實際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十二發,槍口初速能夠達到每秒三百五十米,實際有效射程是五百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