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_第七百零四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無線通訊批示體係’,這名詞描述的有些比較高大上,這玩意實際上就是無線電報。

“彆的,新加坡方麵也是傳返來了動靜,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正在停止麋集的戰備練習,前幾天停止了多次的實彈練習,彆的前天又有一支英國人的分艦隊到達新加坡。

而這類長間隔的實驗勝利,也就代表著無線通訊已經進入了合用階段。

日本橫須賀,這個良好港口乃是帝國在承平洋的首要核心基地,並且相對於更悠遠的珍珠港來講,橫須賀的感化明顯要更大。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金蘭灣水兵基地的首要性還冇有凸顯出來,那二十年裡帝國水兵對水兵基地的首要扶植主如果集合在海內的水兵基地上,在這一期間裡香港、廣州、上海、青島、碧海港、海蔘崴這幾個港口是帝國水兵的首要基地。

這一次西班牙人的聲援艦隊,主力是三艘瑪麗亞?特雷薩公主級裝甲巡洋艦,再共同其他十幾艘中小巡洋艦,這等範圍的西班牙聲援艦隊,根基上已經是掏空了西班牙水兵的家底,隻剩下一艘老舊的二等戰列艦佩拉約號留守本土。

進入九十年代後,無線電通訊技術在西方國度也是開端得以生長,不過還是非常原始的實驗階段,間隔大範圍裝艦另有一段間隔。

八十年代的時候,皇家科學院就是獲得了實驗衝破,在1884年的無線通訊實驗獲得初次勝利,固然當初的實驗間隔隻要短短的數千米,但是還是讓研討職員非常鎮靜,而後就是快速展開了更長間隔的實驗,僅僅兩年後,上海到南京的無線通訊實驗就是獲得了勝利,一年後,上海到天津的長間隔實驗獲得勝利。

再者金蘭灣的天然地理環境之良好實屬罕見,可謂亞洲最良好的軍港,水深達到十六米到二十五米,哪怕是當代最大的戰列艦都能夠隨便收支,其港灣足以停靠數十艘四五萬噸以上近似超等戰列艦或者航空母艦之類的龐大戰艦,如果是三四萬噸以下的船隻,停靠上百艘一點題目都冇有。

自從六十年代獲得了金蘭灣後,帝國就是對金蘭灣停止了開辟,修建深水船埠,港口的根本設施,以及需求的船廠等。

後羿號的主桅杆吊頸掛的乃是一麵艦隊批示旗,代表的是其承平洋艦隊旗艦的身份,一樣也代表著此乃承平洋艦隊司令林同書的座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