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立後一事,也是乾係大局,嶽飛固然未曾上書,卻也很附和天子需得立後,然後冊立太子的論調,一聽此話,卻也是麵露憂色,笑問道:“不曉得是哪家閨秀?”
不但是嶽飛,嶽雲與相隨的諸多將軍親隨,也都是第一次到得關中,眼看得如此秋景,卻也是平生第一次所見,俱是看的呆了。
而此人二十出頭年紀時,已經是簽書樞密,這在宋朝更加前所未有之事,也足見此人在天子心中的職位。
實在嶽飛趕路過快,按常理象他如許的方麵大員需得有專職官員相迎,安排諸多事件,他本日趕到,城中相乾職員未曾想到。是以竟無人理睬。
經此一事,嶽飛對長安駐軍映象大好,探聽著捧日軍地統製是姚平仲,方纔笑道:“怪道一起旁觀,長安駐軍練習有素,進退之間調度的很有甲士之姿,倒是姚殿帥統領,這就不敷為怪了。”
嶽飛與中間分歧,略看幾眼風景,便留意四周的門路水利以衣民生景象,天然,最重視的還是駐軍景象。
虞允文一邊問好請安,一邊大步前來,他身高幾近兩米,在當世之時的確形若巨人,幾步之間,就已經到得嶽飛身邊。
虞允文截口道:“不但如此,還要直搗黃龍滅此朝食,不能讓金國如大遼那樣不時在臥榻之側,過百年後,又不曉得冒出甚麼跳梁小醜來,甚是費事。奪回幽燕,安定遼東,這便是陛下的章程。”
他說話之時,氣度安閒,言辭周到殷勤,而世人這纔看清,此人固然身形高大,邊幅倒是清秀姣美,自有著一股文人的鬱鬱墨客氣,而說話時,又有一股說不清的自傲與果斷,令人聞之而心悅嘉許,並不思疑他的結論。
他到也不是奉迎拍馬的人,隻是向來也極佩服虞允文一個白衣秀士竟有如此的軍事長才,見對方笑意吟吟,一見麵就提起當年杭州一事,明顯是攀附當年友情,天然也不能過拂其意,當即仰著臉笑道:“當日若不是虞大人,我也不能等閒到手。”
長安現下不是大宋都城,詔旨隻稱行在,本來的京兆府的稱呼也罷棄不消,如許一個要緊地點,四周駐軍原應很多。當年趙構每至一處,文臣武將加上兵士和隨眾的官紳百姓,總得數十萬人,供應極大,而擾民至深。長安成為行在已久,天子卻始終未曾大興土木修建室宮,這也罷了,長安四周駐軍由開初的十餘萬人,垂垂縮水至萬人不敷,客歲金兵入侵以後,政事堂與樞府對峙定見,一意要在長安設置一軍,加上內班直保護,也就三萬餘人的保護軍隊。而至於其他場麵保護,更是從未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