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_第十一章 苗劉兵變(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當下大家無話,靜坐堂中等待動靜。

加上內侍省押班康履藉著天子寵任,與王淵勾搭一氣,威淩禁軍諸將之上,初光臨安時,這些寺人顧不得兵荒馬亂,竟然大張旗鼓,在錢塘江觀潮,如此做法,更令得全軍高低,怒不成遏。

王淵自朝中出來,固然感受氛圍不對,卻也未曾想到,竟會是一場宋朝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兵變。

城內治安防備,皆以這兩報酬首。他們早有籌辦,大量的禁軍將士早就被集結到城北橋一帶,等他們帶著幾百親信趕到,已經有近八千將士,埋伏在門路兩側。

苗傅重重點頭,笑道:“如此我就放心了。”

此人生性詭詐,很故意機,一見事情不妙,當下顧不得擺本身的丞相駕子,問清事情原因以後,倒是向著苗傅和劉正彥連連拱手,讚道:“諸位清除朝中奸氛,仗義起兵,汪某佩服,佩服。”

而王淵倒是持相反的定見,隻說臨安有重江之險,建議趙構光臨安落腳。

苗傅、劉正彥原就對他被天子信重,青雲之上而不滿,又因著此事,更加仇恨。

“是,謹遵將軍之令!”

貳心中大喜,卻並不露聲色,隻是叮嚀家人,奉上酒飯,給堆積來的禁軍將領們食用。

城北橋一帶地處宮城核心,並冇有百姓居住,並且在禁軍出動時,隔的不遠的百姓也曉得大事不妙,事情將起,世人都是關門閉戶,不敢出門。

他也曉得苗傅對本身並不完整放心,而禁軍多數的將士,也是以苗傅為首。此次本身跟從苗傅起事,卻恰是不想久居人下。

此事過後,他在軍中堆集的威望人脈,儘數喪失。

劉正彥心中不悅,曉得對方彆有他指,卻也不好作聲。他的父親劉法,本來是西軍大將,在童貫部下時,因被逼迫出戰而戰死,那王淵原是劉法部下,念著老下屬當年的情分,將劉正彥保舉至禁軍任職,實在對劉正彥很有私恩。

隻是此人自靖康亂後,脾氣突變,畏敵如虎,不欲與敵接戰。趙構在揚州敗後,原是要接管韓世忠等人的建議,在鎮江落腳,沿江待敵。

在揚州渡江之時,他把握海船舟師,卻並不肯拿大船來運送將士,也不去運送百姓,而是將統統的大船裝上本身堆集的財物,運送過江。

苗傅心中倒是煩躁,固然拿住很多官員,那王淵倒是不在。如果被他曉得風聲,逃出城外,以他在軍中的資格,變更駐外的雄師前來平亂,本身和劉正彥絕難相抗。

這王淵本來也是小我物,本來也是西軍出身,善騎射,多智謀,在童貫的統領下,破西夏,擊方臘,還是在徽宗朝時,就是個馳名的大將。正因如此,在趙構即位以後,他又是第一批投效的大將,立即成為趙構的親信,極其倚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