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原謝恩起家,說道:“臣在荊州驚聞天子駕崩,痛心疾首,又恐京中有變,奸佞之人圖謀不軌,危及社稷宗親和太後安危,星夜率十五萬精兵,進京勤王。啟稟太後,現建康巡防、宮城禦林軍已儘數在微臣把握當中,太後儘可放心,不軌之徒再絕無機遇。”
太後正在考慮,便有內侍來報,說桓原已在宮門外等待召見。崇德太後環顧四周,說道:“既然桓大將軍到了,眾愛卿還是隨本宮出去驅逐一下。”眾臣稱諾,隨崇德太後一同到殿外驅逐桓原。
太後聲音微顫問道:“桓卿另有何事?還請奏來。”
崇德太後道:“那裡,那裡,桓卿措置恰當的很,亂臣賊子就要快刀斬除,既然桓卿已然查得清清楚楚,其他諸位愛卿也應當冇有貳言,統統措置就依桓卿。”
第二日,舉國大喪,建康城中一片縞素,天下儘知天子駕崩。七今後朝廷昭告天下,東海王司馬集擔當大統,大赦天下,並改元太和。
桓原讀罷,心道:“好短長的婦人,一封手劄,聊幾句家常,倒是亂了我的打算,現在隻好將計就計,重兵圍城之下,也不怕她有何詭計。”
太後問道:“桓卿另有何事?”心想“桓原啊桓原,這建康城裡裡外外你都已掌控,莫非還嫌不敷嗎?”
崇德太後心中早冇有了當初的算計,隻求從速結束本日的統統,便說道:“既然諸卿都附和桓卿之奏,......”
因而又命人請來高連喜,說道:“還請高公公回宮稟報太後,桓某謹遵太後懿旨,本日且將軍中事件安設一下,明日就進宮拜見太後,任憑太後調派。”高連喜見禮告彆,回宮覆命。
謝必出班奏道:“太後,東海王為人渾厚賢達,又是先帝胞弟,實乃明君之選,桓大人所奏臣附議。”
桓原親統十五萬雄師水陸並進,不消數日便兵臨建康。桓原雄師將建康城三麵圍住,江麵上又有戰船來往遊弋。現在的建康城內鬨作一團,士農工商無不如驚弓之鳥,民氣惶惑,
崇德太後則笑著說道:“桓大將軍快快平身,大將軍一起鞍馬勞累,倒是辛苦了,請大將軍殿內議事。”
桓原道:“既然太後問臣,臣的確有所設法,一是要本日昭告天下停止國喪,二是要建立新君,七今後行即位大典。至於新君人選,臣成心推舉東海王殿下。”
高連喜走後,桓原又與桓業安設安插了一番。第二日一早,隻帶了六名親兵便進了宮。
金甲軍人不由分辯,上去就將殷淵連拖帶架拉出崇德宮,殷淵自是奮力掙紮,口中還不時高喊,但此時現在另有誰會理睬。崇德宮內鴉雀無聲上至太後,下至文武官員連大氣都不敢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