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到二位法體背後,更大奇特。隻見兩人身後各放一個紅木所就的木箱,箱蓋均被翻開,老翁身後的箱內放有幾卷經籍,上有一小紙條,寫著“用心悟此,功德成焉”八字。那婆婆身後的箱裡竟真的黃金珍物滿堆,上麵亦寫有八字,是“緣賜訪者,攜之東行”。厲之華向東一瞧,果見有一道石門。他不敢擅動珠寶等物,便側身用手指去震驚那幾卷經籍,見無非常,才放心取出。見這幾本經籍彆離是“楞嚴經”、“瑜伽經”、“金剛經”和“具舍論經”四部佛經僧卷。先翻開“楞嚴經”頁,見上寫道:“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而後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若好俠善,觀經如何?無善放經,取金行也。”
厲之華心道:“此室溫祥如春,大殊前洞異冷,這兩位前輩不知有甚妙法,可令屍身不腐?”見洞上有一特大的菱形玉石,高稀有丈,玉石透明,引日光四周暉映,擺佈壁隅處各有一孔,日光透孔穿射。見之恍然,無怪前洞裡隱有亮光,原是日光照在冰上,冰凍之間相互映照,故此也。心想這座洞府設構獨特高異,非胸中大有邱壑者焉能及此?這兩位白叟定非平凡人物。
又翻了那部“具舍論經”,見後半部兼錄“未曾有經”。翻開一瞧,心中大訝。原這後半部竟空無經文,全為白頁。“未曾有經”乃一佛卷經名,可這滿紙空文,真可謂是“未曾有經”了。
他把荷香背在身上,試徑前行,這洞內途徑忽高忽低,或右拐右轉,亦不知走有多少平石台階,驀見前麵有處亮光,心中一喜,暗想:“這洞本來可通山外,定是本地公眾遁藏戰亂而建。不然,如此範圍,絕非三五人可力及。”
絕望之餘,抱著荷香倚壁而立,唯待凍死。突感背後觸一硬物,剛欲伸手去摸,隻聽“喀啦”幾聲大響,厲之華聞聲大駭,隻道是冰層塌裂,慌地向隅處躲閃,但見火線不遠,公然是冰壁開裂,豁啦掉下一大塊來,卻從中顯出一道石門。厲之華又驚又喜,走至近前,用手力推,那石門紋絲不動。暗想這裡定設有機括等類部件,剛纔所觸的硬物或許便是。念及此,返歸去按,隻聽“吱吱”幾聲悶響,那石門公然退開,閃出兩尺來寬的縫來。此時,身處大亮,可見石門外亮光甚強。恐石門複閉,機括失靈,抱著荷香忙不迭地穿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