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妃如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才道:“你覺得舉人是滿大街的包子鋪嗎?你好生想想,三弟考中孺子試那會,我們府上開了三天的流水宴,大宴來賓,施粥布棚,散儘米錢。便是護國寺,母親就捐了一千兩的香火錢。何況,林府那位公子是十歲的小秀才,兩年後竟又中第,難不成還能遮著掩著。”
“且不必管她。王爺自有考慮。”哪怕汲引了林氏,不過一庶妃罷了,冇有孃家幫襯,冇有後代依仗,還不如扶養至公子的吳姬麵子。
“蜜斯忘了?孫小秀纔可比三少爺還早一年過的孺子試,本年才十二。聽聞孫大學士也成心讓他了局嚐嚐手。”蓁蓁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難怪。”庶出的就是上不得檯麵。
蔡嬤嬤上前小聲道:“王妃的意義,老奴透了點口風,隻是這林姬太不識好歹。”
李氏想起這些庶出的東西,不由思及林氏,問著女兒:“王爺可有見怪?”實在莫說攝政王,全部嫡派皇室,都子嗣薄弱。宮中太後對女兒夙來不滿,太妃雖寬大慈愛,但事關子孫血脈,不見得好說話。
傳聞有人曾是九歲秀才,考了二十年才落第,可見少年景名,並非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