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瓊翻開電腦,找出那張地宮藏寶圖,從輿圖上看,大陰山周遭數百平方千米,駱駝峰、老鷹嘴、烏鴉嶺三座主峰,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在這個三角形的中間位置,有一座寺廟――龍泉寺。
這是爺爺的私家條記本。硬殼。精裝。羊毫謄寫。記錄了民國三十一年正月至十仲春間的瑣事。蕭瓊彷彿發明瞭一個豐富的礦產資本,不由精力奮發,一頁一頁地讀下去。日記記得很嚕囌,不過是禮尚來往、外出勘地看風水之類的家常。看到條記本中間部分,此中一頁引發蕭瓊的稠密興趣:
清理完小木箱的統統冊本,蕭瓊除了發明那本條記本,模糊留下一點汗青印跡,再無其他發明。煩惱之極,蕭瓊一腳踢向木箱,刷――,木箱在地板上挪移一米多遠,撞擊在瑪瑙鋪麵的牆壁上,啪-啪!一陣碎裂聲響起。木箱碎了,從箱蓋的隔層掉出三個錦囊!
蕭瓊翻開木箱,內裡裝滿了易占冊本。《宅經》、《地理五彈子》、《葬經》等。另有一些線裝古籍。箱底下有一本條記本,紙頁已發黃、發脆,筆跡暗黃。封麵上寫著:蕭金鑫。
汗青的灰塵尚未落定,整整一代人卻已駕鶴歸去。蕭瓊有一種鎮靜感,想去揭開這層奧秘的麵紗。清風道長冇有說錯,蕭瓊是民國風水大師蕭金鑫之孫。
這是蕭金鑫的親筆字。羊毫,小楷。蕭瓊一看日曆,寅年醜月申日,恰是農曆2010年十仲春十四日!
拆開第二個錦囊:大陰山藏寶,現世於戍年午月。
謎團越來越大,蕭瓊不知從何動手。如果此筆款項是爺爺和王健所藏,王健就應當是當年的藏寶人和庇護人。戰役年代,最好的藏身之地就是道觀、寺廟。
但是,當年蕭金鑫為甚麼要舉家遷往浙贛鴻溝定居?蕭瓊百思不得其解。遵還是理,他明知本身是嚴峻奧妙的參與者,應當保護這批寶藏。莫非厥後有人玩了一曲“狡兔死、嘍囉烹”的鬨劇,逼迫蕭金鑫扶老攜幼遠走他鄉?
這是一個樟木箱。長50厘米、寬30厘米、高20厘米。大要的紅漆因為年代長遠而班駁陸離。
接下來,寫的又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店主嫁女,西家死人。直至年底。
蕭瓊清楚地記得,爺爺歸天前夕,本身洗了個澡,換了一身潔淨的衣服,還逗他吃了一塊棉花糖。當晚,爺爺坐在床上圓寂,麵帶淺笑分開這個天下。當時候小,感覺奇特,爺爺彷彿曉得滅亡之神拜訪,表示得極其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