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姑一向很感激明月進京前後的贈給,那些筆墨紙硯冊本等物確確實在都是桐都會道上難以買到的東西,特彆是冊本,正在讀書的幾個孩子得了很大的好處,更彆說戰亂之前明月冇健忘捎信提示他們多多地籌辦糧食。
馬家客籍山東,家住都城,很有些資產,馬清十九歲考中秀才後就定了一門婚事,不想婚事才定下來就喪了母,一年後父親另娶。因繼母年青,馬清就回客籍一邊守孝,一邊勤奮苦讀。孝期方纔結束,恰好是秋闈,馬清順勢插手,不料卻落榜了,他也冇放在心上,畢竟年紀尚輕,文章火候不到,回家再勤奮就是。誰知,回都城冇多久,他爹一病死了,和他定了親的女人已經十八歲了,怕遲誤芳華,就要消弭婚約。
秀姑看完,叫張碩研墨,親筆回了帖子,肯定五今後小聚,待墨跡乾透,遞給兩個剛吃過茶的婆子,含笑道:“勞煩兩位媽媽歸去交給太太。”而後又問府上有了幾位公子蜜斯。
“甚麼?你坐車進城,難不成走著去?那麼遠的路,你又大著肚子,如何走著去?走斷了腿也一定能到!”張碩差點跳了起來。
馬清穩穩鐺鐺地行了禮,秀姑連聲誇獎,然後奉上早已備好的禮品。
秀姑原想帶壯壯一起,固然不是她生的,但也是她心疼的兒子,隻是不巧,這日學裡不放假,張碩就在學院門口跟他說一聲,做主不帶他了。遲誤了功課是小事,讓人感覺壯壯寧肯拜見縣太爺卻不上學不免顯得趨炎附勢,倒不好。
“喲,那比我們大些,我兒子是三月生的,可巧,生在腐敗節,老爺就給他起了個馬清的名兒。”明月先叮嚀丫環拿果子給小野豬吃,然後叮嚀彆的丫環叫奶媽帶兩個孩子出來,奶孃懷裡抱著的孩子應當是一歲的小女孩,而四歲的小男孩馬清則一身錦衣玉帶,走在當前,瓜子臉型極像疇前的明月,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瞧著似比小野豬小了一兩歲。
這婆子明白秀姑扣問的企圖,忙笑道:“回娘子,我們太太四年前先生了一名公子,一年前又生了位蜜斯,跟著老爺太太一起來了。”
在她打量明月的時候,明月也在打量她,感覺她除了肚子極顯眼,舉止粗笨了些,彷彿冇有其他的竄改,“我們五六年冇見了,你還是那般模樣兒,這是你兒子吧?幾歲了?叫甚麼名字?長得倒是結實。”目光落在小野豬身上,難掩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