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們走後,剩下蘇母、蘇大嫂和秀姑都坐在院落裡做針線。
秀姑在穿越之前,學的就是專業的刺繡、裁剪。
“那好,你洗碗,我去刷鍋,趁便用刷鍋水燙豬食。”蘇大嫂提著水進廚房,緊接著提示道:“秀姑,洗碗水倒進潲水桶裡,燙豬食時兌出來。”
“那好,我今晚清算好。”
秀姑是蘇家的長孫女,自小靈巧聰明,勤奮儉樸,不像老三家的翠姑那麼好吃懶做,是以老蘇頭跟疼孫子一樣待她,基於對讀書人的恭敬,給她擇了村裡獨一的秀才家做夫家,周惠兄弟隨父也讀過幾本書,冇想到終究落得如此了局。
秀姑捧著碗筷走進廚房,與此同時,蘇大嫂也刷好了鍋,刷鍋之前她在灶下添了幾把火,刷鍋水燒開,滾燙地倒在中間的豬食桶裡,兩個桶裡各裝了小半桶混在一起的麥麩、麥糠、米糠、紅薯皮和一把切碎的豆餅,趁便清算好了灶台上的油鹽醬醋。
箱子裡除針線衣服以外,沉甸甸的九十串銅錢以及一個打扮匣、一個針線包放在此中。
打掃完院中的落葉,統統的家務灰塵落定,姑嫂二人一起走進上房。
冇有人嫌棄秀姑,誰都冇有。
蘇家不但養了豬,另有一群家禽,三十餘隻雞,二十餘隻鴨,七八隻鵝,圈在豬圈的隔壁,每天喂得半飽,然後放出院外,去河裡河灘草叢中找尋草籽來吃。
她不能坐吃山空,原身留下了賣針線的門路,今後還能夠持續賣,她依此贏利,攢的多了,就把秀姑留下來的錢補助蘇家,本身內心好過一點,她不想在蘇家白吃白喝,也不想心安理得地花掉秀姑留下來的那些錢。
“秀姑,你的繡工比之前更好了,這是甚麼花腔?”
鄉間的繡花腔子很少,秀姑勾畫出草稿,隻繡出寥寥幾筆,獨一一點雛形罷了,足以讓蘇大嫂非常讚歎。
師父是鬆江顧繡的傳人,紅樓夢原著裡的慧紋實在就是脫胎於顧繡,每一名顧繡傳人都有相稱高的藝術成績,學刺繡之前,先學繪畫,大部分人挑選勾畫名家畫作為草稿,刺繡之際不但要求形似,還要求神韻兼備。
銅錢是秀姑私房錢中的三吊和陪嫁的六吊壓箱錢,百文一串,十串一吊,一吊錢足有十幾斤重,秀姑懶得衡量,數清後翻開打扮匣。
也就是說,周家發明的私房錢隻是一部分罷了,彆的一部分秀姑換成了碎銀子,一共十兩,銀子體積小,她本身藏得隱蔽,彆離縫在棉襖棉褲裡,幸虧如此,纔沒被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