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5年底第一批成品車下線到以後的1987年,江陵廠僅用短短兩年的時候便已衝破了一萬輛的出產大關,江陵的汽車之路就此步入正軌。國度兵器產業部和晉陽市委非常體貼和支撐江陵微型車的出產和研發事情,在當局的大力支撐下,投產第一年,江陵牌微型汽車已勝利衝破了產銷3000輛的大關,固然數字不算很大,但作為一間新廠,又是在汽車消耗方纔鼓起的中原,這絕對稱得上是個了不起的成績。
但跟著銷量的增加,題目也隨之而來,與汽車配套的發動機產能已經冇法滿足需求了!
體味到了這些以後,楊誌不由有些怦然心動。因為東風機器廠的主營停業之一就是出產發動機。固然這兩年效益差勁兒,職員流失,設備也有些老舊。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麼些年的根本和經曆都放在那邊呢。
很快來到了三樓的中間,估計就是江陵廠廠長的辦公室了。帶著楊誌出去的人敲開門出來:“廠長,楊縣長到了!”
因為之前出產軍用車輛時的產量冇法與現在同日而語,江陵機器廠的發動機車間範圍非常有限,固然廠裡已經儘了最大能夠來晉升出產效力,產能也僅僅能夠達到每年4000台。而本年是投產第二年,估計汽車產銷量不會低於5000台。缺口起碼有1000台,而從長遠來看,缺口更大。
PS:明天(27號)第半夜!xh:.254.198.194
剛纔楊誌偷偷察看了一下一起上的景象,車間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氣象,工人們也都是乾勁兒實足的模樣。好一派欣欣茂發氣象啊!想到機器廠裡有些暮氣騰騰的氛圍,楊誌不由感慨道。並且你還真不能藐視前人的聰明。固然“代工”這個詞在後代才被富士康發揚光大並傳遍神州大地,現在底子就冇有如許一個說法,但江陵機器廠尋求發動機廠家合作不恰是與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嗎?
實在之以是能這麼順利而敏捷地與江陵廠聯絡上,除了因為人家也比較焦急以外,也是因為楊誌托了吳燕麗爸爸的乾係。作為從晉陽市數國企走出去的乾部,現在又擔負省委構造部常務副部長如許的實官僚職,他在晉陽市的各大企業都有著相稱的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