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傳_78漢歌(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高台比城頭還高很多,明軍拖運火炮登台擺設,鳥銃手間雜,轟鳴動地。飛鐵熔鉛,四周羅織,在空中倏倏作響,如鷙鳥之淩勁風。清軍器炮不管準頭、射程還是能力,都遜於明軍器炮,且因仰射更處優勢,獲得厥後,底子冇有了還手之力。隻見得明軍大炮小銃日夜擊打,城牆洞破如篩,守城清軍不敢露影,甫一露頭,輒中彈立斃。

鎮虜衛城的清軍另有三萬,明軍數量雖是其數倍,但漫衍較廣,等閒冒進仍有被各個擊破的風險。趙當世采納的戰略與洪承疇在鬆山堡之戰、孫傳庭攻打榆林衛時不異,以守為攻,在衛城核心修建防地,掘壕設寨,操放火炮鳥銃等火器恪守反對意欲野戰襲擾的清軍,再緩緩推動。

清算兩日,數萬明軍開端從十餘處陣地前後‘打擊鎮虜衛城。

“他奶奶的......”覃進孝一時候不知是喜是悲,但是就在這一刹時,他的兩側,人影憧憧,正有無數明軍構成茫茫無邊的陣列,向著鎮虜衛城建議儘力衝鋒。

火線戰役正酣,鵠立土台的趙當世亦是目不轉睛密切存眷著戰況。這時候,周文赫從台下快速過來,近前附耳對他說了幾句,趙當世神情陡變,手不由自主扶住了木欄。

血漿淋落,覃進孝抽刀呼喝道:“繩索安在?”

周文赫肅道:“服從。”

城下,呼喊號子雄渾如鐘,十餘根麻繩尾端扭在一起,由數十名明軍懦夫抱緊,奮力向外拉扯。每拉扯一下,動員支撐在城牆內部的十餘根木柱,引得整麵牆垣也微微閒逛。

阿濟格以後告急變更馬軍打擊明軍陣地,但為堅毅的鹿角陣及層層壕溝反對,又遭麋集的鳥銃亂射,難以寸進。後撤之際,反遭明軍驍騎自後攆殺,傷亡很多。阿濟格隨即轉換戰略,操縱軍中火炮反擊。但明軍一樣以火炮對射,趙當世采取攻城傳統的“高臨法”,調派兵士去遠近山中砍伐了大量的柏木、楊木,趕工築起數個長十餘丈、寬五丈餘、高達三丈,能同時包容百餘人的高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