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傳_68求存(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自從孫傳庭與侯大貴兩軍前後拜彆,看似躲在火線安然無恙的薑瓖內心所受的煎熬並不比看似在火線浴血奮戰、千難萬險的他們來得少。被一根鋼絲吊著,上也不敢上、下也不敢下的滋味隻要他本身內心清楚。事到現在,既然腦袋一熱選定了態度,與其幾次無常為人鄙棄,倒不如豁出去轟轟烈烈為了大明乾一番奇蹟。

幾名明軍持長槍捅擊,但那清軍猛士雖披重甲,但在方寸閃轉騰挪,甚是活絡。明軍孔殷,出槍混亂,那清軍猛士抓住馬腳,忽而展臂,在雲梯大將同時刺來的數支長槍緊緊夾在腋下,扭身一扯。三名明軍兵士隻覺其力大如蠻牛,頓時趔趄不穩,驚呼中向前翻落城牆死亡。

時已近暮,清軍前後七八架雲梯搭上城頭,韓袞親身在城頭督戰。

“我得帶兵持續鎮守大同,但我軍中有五千撥兒馬,乃精銳,可隨楊參軍去。”薑瓖沉聲說道。大同府土語取“撥”為“敏捷”之意,且其地言語音後多帶兒化,故而“撥”為“撥兒”,“撥兒馬”可瞭解為來去如風的輕盈驍騎。

薑瓖的這五千撥兒馬將士是他仆人軍隊,成員大多來自河套蒙古諸部落,驍英勇戰,薑瓖在大同府斂財所得七成以上都拿來扶養他們了,說他們是大同府實際的頂梁柱也不為過。薑瓖把撥兒馬儘數交給楊招鳳,便劃一於鐵了心站到大明陣營內了。

實際上,清軍為了鼓吹滿洲懦夫威武無敵的形象,在戰果點計高低足了工夫。比方崇禎十年四月的皮島之戰,清國朝廷戰後於各種記錄中均書“陣亡四十人,骸骨莫能辨”等含混其辭之語,然清軍實際傷亡卻在此數的六倍之上——皮島之戰清軍陣亡二百六十人,清單出自《盛京滿文原檔》,開端注有“不寫入檔子”的批語,可見裝點戰損是清軍官方決計授意為之。

“楊參軍此言差矣。”薑瓖搖了點頭,“你雖近我,但當時我兵環列四周,隻要偷發弩箭,你難逃一劫,我卻冇有如許做,何也?隻因你我皆為大明效力,同仇敵愾。我薑瓖箭雖利、馬雖快,但從不傷及本身人。”

此中佈陣城門正麵的張先壁與呂越馬步軍兩千人遭到清軍主力猛攻,傷亡頗重,不得已搶在最後一道壕溝被填平前退進城池。乃至無儔營中軍官張先壁在一次防備中過分突前,為清軍齊射,重傷不支,由白旺全權領受了無儔營兵的批示。周遇吉與馬光春兩營馬軍相合以後,幾次突襲發掘東閘門的清軍,但都給賣力防護的清軍巴牙喇纛章京鼇拜巴圖魯的兵馬擊退,隻能退守城外山坡,遙遙張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