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傳_66求存(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清軍度過雁門水後並未急進,在水岸整隊少頃,直至統統兵馬全都集合方纔持續行動。三裡以外,清軍旗號清楚可見。當中主陣無數黃旗飛舞,旗上騰龍張牙舞爪,甚是囂狂,跟從黃旗而動的清軍數量也最多。居於最前的數百黃旗清軍借龐大的楯車十步一停,緩緩推近戰線。跟著楯車的清軍,多有持大刀、巨錘以及勁弓強弩的鐵甲猛士,一邊走一邊攘臂吼怒,陣容浩大。

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初將所部兵馬籠統分紅四類,稱環刀軍、鐵錘軍、串赤軍與能射軍,彆離具有搏鬥、摧堅、車盾、射擊的職能。此中楯車有擺佈兩輪,由人推著前行,而車架前麵直立著一塊內裡裹著牛皮以及鐵皮的橫板,能有效保護前麵跟進的兵士,能夠看作是明軍曾經利用的武剛車的翻版。如許的混編軍隊組建原意是針對明軍喜好守堅放銃的戰術,即以串赤軍的楯車抵擋槍林彈雨,操縱鐵錘軍清理路障,間用能射軍放箭反擊,最後逼近天涯再由環刀軍搏鬥,如此躲避滿洲兵長途上的短板。

千餘明軍步軍快速安插鹿角,在三重壕溝後邊佈陣,環列成弧狀,長槍手在枝椏橫生的鹿角以後嚴陣以待,呂越的上千馬軍也進入陣中乘機而動。但清軍馬軍還冇殺到,就給最核心齊人寬的壕溝逼退,三道壕溝相距甚近,一道接著一道,當中空地另有明軍搶挖出來了很多坑洞,強行躍馬,完整不成行。長角聲揚,不但清軍馬軍驀地後撤,連同一眾楯車亦纏足難進——連健旺的戰馬都過不去的壕溝,隻憑兩輪怎能通過。

這些籌辦做完,火線哨騎接連回城,稟報清軍已在五裡外。

韓袞長歎一聲,斂容點頭道:“鳳子,軍中老兄弟們茶餘飯後談笑,總說你愣,不是勇。現在看來,你是真勇,你纔是趙營第一勇將。”

清軍至二百步擺佈,城頭劈劈啪啪鳥銃頓發,十餘門一號紅夷炮亦連續試炮。清軍楯車頂風大進,大錘懦夫藉著保護,奮力擊砸沿途柵欄,弓弩手則時不時從龐大的車板後探身出來射暗箭,毫不畏縮。

鎮虜衛城兩衛同治,不但控扼大同與宣府北方通道,並且向北不遠便是邊牆,下控衛城守邊瓦窯口堡、新平堡、永加堡等多處隘口,實為軍事要地,武備較之彆處更完美。不但城高壁厚,核心還稀有道壕溝,壕溝以外,橫七豎八堆放著很多幾人合抱粗的大樹,這些大樹枝椏交相糾結,厚達三五層,彷彿鹿角。周邊更多豎柵欄、尖樁等停滯,環環層層,頗是森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