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傳_62熱忱(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發兵伐明,在攻陷撫順以後,於舍裡甸山地與趕來救濟的明軍展開初次野戰,兩邊主力均以輕步兵為主體。分歧的是,當時的後金軍輕步兵根基持弓,而明軍則根基持銃。兩下對射,明軍順風,濃煙回吹,導致明軍陣地煙霧滿盈,極大停滯了明軍鳥銃手的射擊,乃至呈現多處誤傷,順風的後金軍趁機策動衝鋒,連破明軍三處營地,大敗明軍四十裡。今後以後,後金軍中便存在順風而戰如許不成文的規定。

“總管,你這是......”

吳三桂明顯守山為要,堆積山地的兵馬雖說越來越多,但並未追擊侯大貴軍。侯大貴帶著兩營五千人沿道強行,因行之太急,於路很多兵士困於泥濘與步隊擺脫散秩。軍官來報,侯大貴全不體貼,隻是催督向前趕路。

伺伏已久的清軍留石廷柱一部持續盯梢柴溝堡,其他則由葉臣、巴哈納帶領,從東、西兩個方向各成弧狀戰線將侯大貴軍往中間擠壓。

如果說吳三桂曾在一念之間有過歸正歸明的心機,那麼這個心機也跟著大清和碩英親王阿濟格雄師的到來灰飛煙滅。

“山嶺被斷,南邊救兵被截,複當如何?”落空歸路,此戰用於兜底的救兵亦杳杳無期,饒是鄭時新、閔一麒這等久戰之輩,亦不免心慌意亂。

堡外天空俄然傳來婉轉的號角,大家都聽得出,清軍要開端攻坡了。

鄭時新聽著他說話,隻是哭。

出兵前,尚可喜建議他沿邊塞潛行,不使蹤跡提早泄漏,以起到出敵不料的結果。阿濟格接管了建議,雄師解纜,一起偃旗息鼓非常低調,直到到達宣府東境的長安所,方纔派人將雄師將至之事奉告吳三桂。

柴溝堡節堂,雨滴沿著堂前房簷墜下,不斷連絡如同珠幕。郝鳴鸞低頭跪在簷下階前,涕淚縱橫。堂上,孫傳庭背對著他,負手長立,背影沉鬱。

“總管,山南有敵軍登山恪守,我軍退不歸去!”兵士們將嗚呼仰倒的侯大貴扶起來,閔一麒孔殷說道。

“著賀珍、白廣恩、孫守法等部,趁韃子不攻,速速搶修堡牆,加強守備。”孫傳庭冷冷道,“傳下話去,無我軍令,任何人不得出堡半步。”

“北?那邊但是......”鄭時新與閔一麒對視一眼,“去柴溝堡嗎?”

過未幾時,透過綿綿大雨,視野中已能瞥見柴溝堡殘破的牆垣。侯大貴正想差人前去堡內相同,忽而風起,隻聽得四周八方傳來如雷齊吼。當是時,無數清軍從各個埋伏的地點殺出,他們用滿語大吼,明軍聽不懂,但含義實為“順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