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古代青雲路_第206章 不安好心的考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第七道題,問的比較刁鑽,本年豫州等地大旱,題上又問對此事的觀點。

把科普停止到底!杜口不談政治!

這是哪個王八蛋出的題!鄭青鸞恨不能樂出聲來!她太喜好了有木有。

光芒已經暗淡,鄭青鸞摸摸肚子,還真是餓了。她把油燈點了起來,把桌上答好的試卷收好,纔拿出食盒裡的點心,墊墊肚子。

“有個門生資性好,一部《孟子》三日了,每日添增一倍多,問君每日讀多少。”

內裡秋風起,卷著樹葉肆意飛舞,像是雨又要來了的前兆。鄭青鸞的考舍背風,一點也吹不出去,不但牆壁是和緩的,就連腳下踩的空中也熱乎乎的。鄭青鸞一笑,這傢夥連地暖都折騰出來了,還真是費了很多心呢。

這個題目很有實際意義,也是一道肆意闡揚題。

第四道題,是奉告你一個州縣有多少戶百姓,每年兩季該交納多少賦稅,這些錢應當如何兌換,糧食需求多大的堆棧,如何儲存。

九道題已經完成七道了!憑這七道題,落榜是不成能了。

這底子就是一道高中講義的等比數列嘛!後項與前項的比是2,按照等比數列的乞降公式,s=a1(1-q^n)/(1-q),sn=381,n=7,q=2,解出a1=3.剩下的題目天然迎刃而解。第7層3盞、第6層6盞、第5層12盞、第4層24盞、第3層48盞、第2層96盞、第1層192盞。

說句實在話,鄭青鸞直到進入考舍,內心都冇甚麼底。科舉越往上越艱钜,都但願能鯉魚躍龍門,可龍門那裡是那麼好躍的。現在她可不敢期望甚麼一鳴驚人的成績,隻要能遵循之前總結的套路,不落榜就成了。可不敢藐視天下豪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還是謙善低調點好。

答完這道題,鄭青鸞長出了一口氣。科舉測驗與當代的測驗的分歧之處就在於,題目很有發散性。分歧的人,所看到的題目分歧。思惟深度也分歧。這些都反應在卷麵上,成為選才的根據。

如果第一道題,另有民氣存幸運,感覺不推倒公式,隻用試數法,從a=1試起,隻要三次,就能出精確答案的話。那麼第二道題,就足矣把這些人給坑死了。

第二百零五章冇安美意的題目

這是高中數學的根本題,口算都能出成果。因為公式都是現成的,套用便可。不過鄭青鸞還是先把成果工緻的寫了出來,才寫本身的計算過程,在這個過程上,必須有推倒公式的步調,並且不能用英筆墨母,隻能用甲乙丙丁等來替代。之前做題都講究化繁為簡,現在要讓彆人看得懂,鄭青鸞不得不化簡為繁,怎一個酸爽了得。當然了,跟其他蹲在角落裡一點一點推算的人比起來,她這點難受就有點欠揍的意義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