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安人孃家也來人,各有禮品相贈。傳聞林老安人亦要赴京,林秀才娘子不免要勸止一二:“故鄉難離,秀英家官人要去京裡求出息,那是不好攔,您老何必再馳驅?”林老安人年事也大,長途馳驅,實也叫人放心不下。林老安人倒是另有主張,若無金哥,她故鄉依著孃家度日,自無大礙。現金哥姓程,她總要跟著金哥才氣放心。
這盛凱一心讀書,隻想著落第了,好央父母往洪家提親。哪料舉人是中了,卻不是名列前茅,心中雖有不甘,好歹也是舉人了。回了家裡向父母一說,盛父尚未及言,潘氏先是不喜:“你尚讀書年紀,來年便要赴京趕考,哪能分神?且那家人,女戶裡出來,聽著也不好聽。聽娘話,外頭天大地大,好女兒多哩。京中做了進士,打馬遊街,多少王謝閨秀搶著要你哩。”
――――――――――――――――――――――――――――――――
秀英次日來,方說了洪謙欲開春舉家赴京之意。申氏一愣:“闔家上京?可有住處所兒?”秀英道:“且先賃了房兒來住,慢打量合適房兒買了來罷了。這一家老長幼小,都是女眷,他往京上去,家卻留個誰個看管?”
見洪家繁忙,薛婆子生恐他家人走了,少做一注買賣,忙將極好幾個丫頭帶了來,請秀英遴選。秀英不敢草率,細心依了昔日體例,不求極機警,隻要慎重。又買了三個7、八歲丫頭,與她們都換了名兒,分叫杏兒、桃兒、李兒,隻待這些光陰檢察,好些兒都與玉姐做陪嫁。
六姐、七姐領訓。
六姐道:“除開阿誰娘看過繡屏,另有個繡兔兒繡屏哩,也是雙麵兒,兩隻兔兒像要從裡頭跳下來似。她安知九哥屬兔兒哩?”
作者有話要說:啊哈,大變將至了~
都說心機電轉,申氏內心想這很多,也不過是眨眼工夫。既明洪謙是個有主張人,申氏乾脆與秀英套個話兒,順著說,且看秀英有何說法。洪謙也未曾交代太多,秀英隻得將洪謙話,委宛說出。擺佈不過是早作回京籌算罷了。
後一句戳得酈玉堂心癢難耐,當即便允了,申氏頭一回感激酈玉堂愛名流弊端兒。既想拜托季子,酈玉堂便以書相贈,討這小我情。九哥說與蘇先生卻又是另一番說辭,不過是“不放心嶽家這很多女眷上路”。
秀英道:“不礙,床要拆了,捆紮健壯了,咱坐船去,穩哩。”又拉玉姐看箱籠,點看林老安人與玉姐嫁奩。複返了屋裡,看金飾,也是巧式樣。玉姐道:“娘,金飾罷來,我……又不是現下便要去那家裡,過二年,式樣也老了,再融了重打,豈不費事?”秀英道:“不費事,不費事,走不了大樣兒,這都是端莊式樣哩。”所謂端莊式樣,便是盛妝之時要戴,比方鳳冠,幾百年也改不了大模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