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了1、兩年,魯王納妃出宮,蘇老先生也把皇太後給獲咎死了。因事關東宮,且曠日耐久,江州這等人來人往之處,也頗聽了些。清流等一力推許也隻保住了蘇老先生性命,天子不得已又把他弄出京,不再讓他仕進,以息皇太後之怒。
玉姐道:“對我不好人,我做甚要對他好?親孃必不會要燒死兒子,對如許惡人好,親孃天上瞥見了,不定多心疼哩。”說著淚眼汪汪往程秀英處看。
玉姐點頭:“是呢。”
這五日裡,江州府卻又產生了一件不大不小事兒,引得大家議論――城內有一大族翁身故,宗子把繼母幼弟掃地出門,現在衙裡鬨作一團。財主姓遊,乃江州數一數二富戶,家屬人亦很多,事情鬨得極大。弄得出門散心蘇長貞聽得出神,內心從禮至律乃至於刑判了好幾次案。他一走神,就輕易走失,驚得安然兒一身汗,幾近覺得他平空消逝。
蘇長貞勸完自個兒“情勢比人強”、“他家亦不幸我是憐其困弱”、“伯樂不常有”等,好輕易下定決計承諾了收徒,五日一過,便行拜師禮。五白天,程老太公固知蘇長貞是取信君子,卻也憂心他改了主張,日日與蘇長貞喝酒談天,又恐自家說漏了嘴,並不帶人與蘇長貞說話,唯偶爾攜玉姐來見蘇長貞,童言童語,非常風趣。
玉姐想了一想,方明何謂典故,點頭道:“曉得。”
――――――――――――――――――――――――――――――――
這一回倒是觸及國本,卻說這世上老是孀婦比鰥夫多,為何?蓋因鰥夫另娶總比孀婦再嫁多,特彆是天子,自家不急,總有人催他續絃,這一續,便有了前後兩任皇後,若止哪一個有兒子,倒也罷了,若全都生子,倆有雙嫡。同母所出還不定敦睦,何況異母?
“說是閔損……”
蘇先生撫撫胸口,看一眼程家諸人,口氣稍硬,問道:“你自家這麼想?”
玉姐見先生不答,有些焦炙:“好人不改主張,惡人才欺軟怕硬。帝舜不仕進家,他後孃怕不罷手哩。閔損爹要不休他後孃,後孃纔不對他好哩。王祥後母,冇人休她,王祥不是官家,就不見有人說他後孃變好。都是嚇,那裡是善人哩?壞透了!”她小小年紀,便深諳程家家法,程太公抱諸膝上,除開認字,也教她何謂“以直抱怨”,不料小小孩子,天生對善惡有感,竟然說出這番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