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戶_116艱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開初史記倒都算有個知己,比方齊之太史氏,寧肯身故族滅,仍要秉筆挺書。但是越今後便越難說——自打一代明君唐太宗將史官逼得無路可退,這史便不大好信了,無怪後代有很多人好做個考據,無怪這後代有這很多爭辯了。

此時梁宿便上前請節哀,言諸官家賓天、民氣不穩,請太子正位,以安天下。九哥再三謙讓,言“父親”骸骨未寒,不敢如此就位。梁宿便率大眾再三相勸,三辭三勸,九哥方點頭允了,於靈前即位。

政事堂“始議”這先帝身後之事。頭一樁是先帝諡號,世人縱因先帝情溫和,君臣一場,不好說他好話,也冇法將麪皮摘下來放進袖子裡說他好話。忍著將惡諡除了,後議出個“安”字來,好和不爭曰安。也算合其賦性,至如“生而少斷”也冇甚分歧。廟號卻無了,並非每個天子都有廟號來,無便無罷,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梁宿等卻欣喜:君是個知禮之人。

故爾上自九哥、下至朵兒,外頭有秀英、申氏等掛記,恐她哭壞了身子,她因心不傷,倒也支撐得住。卻又與九哥於靈前齊齊“哭昏”一回,以示孝敬。非是他兩個好做戲,實是身份使然,你要不哭昏“數次”,便顯不出你誠意來。

靳敏於旁又叨教,北鄉侯原是太子嶽父,是以封作北鄉侯,現在做了國丈,該封為建國縣侯。九哥這倒承諾得痛,許為永嘉縣侯。餘者百官各轉一級等恩旨,皆待即位大典後頒來與民同樂。

九哥是做太子,自幼並非發展宮中,於朝廷政事也冇法耳濡目染,有很多事情縱先前想過,此時發號施令辦將起來,也略有些個難堪。

章哥雖幼,卻因是嗣孫,也叫小茶兒與胡媽媽緊緊護著,唯恐叫人衝撞了,那小脖頸兒上還掛著大相國寺裡不空方丈令人貢出去一串佛珠,道是佛前開了光。

百今後,因陵寢未就,官家之靈移出大慶殿,於宮位旁殿安設待陵寢培養、入土為安。

定這三人實是煞費了苦心,立即使征發徭役,又出錢和雇,湊足了野生,立即營建。

自此,趙王欲遠行之事,倒是一拖再拖,終不成行。

趙王太妃跪稟道:“我知官家、娘娘心善,能關照我孩兒,實是怕旁人記仇。”

玉姐嘴角兒微一翹,九哥即位大典雖未立即就行,卻已是官家了,自有些個記他言行人。記了他,便是記了她,何樂而不為?又說九哥:“平靜實是個有為羽士,又有操守,不媚上,不以丹藥惑君。卻見逐,是為忠臣,當召回哩。”請將他官複原職。本來先帝將平靜逐出宮,亦將他身上掌道籙司事奪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