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耀祖本來隻想著在青山坳這邊推行改換種穀,冇想到曠大人竟然讓他掌管全部江州的種穀之事,由不得有些惶恐,從速聯絡糧商,去江南那邊調一批上好的種穀返來。
他探聽了好久,這才下決計去找夏季橋。
“我三百畝地都籌辦換種穀,你纔多少,就這般猶躊躇豫的,到底還是不是男人?老話說得好,繁華險中求,何況這還底子就不要冒險!”崔才高見著兩個族侄瞻前顧後的不肯表態,頓時來了氣,平日裡本身對他們多方關照,到真正要用他們的時候,卻不肯意著力,真是白眼狼!
“如此,那我明日將族人集在一處,來講說這類穀的事情。”崔才高想了想,崔充足說的也有理,本身不消焦急,先將族人找過來與他們協商再說。
果不其然,耀祖非常爭氣,七歲那年,他祖父帶去江州城那邊崔氏宗族走動,得了那邊老族長的青睞,對崔耀祖的祖父道:“令孫聰明聰明,莫要華侈了這份天賦,不如送到崔氏族學來,如果能學有所成,便也能博個出息。”
隻可惜這世上難有十全十美之事,才學好不必然長得模樣姣美,江州知府一見著崔耀祖,那份熱騰騰的心機便歇了下來。
崔耀祖是崔才高的宗子,方纔出世的時候,紅日高照氣候晴好,崔才高的老爹見了大胖孫子非常歡暢,翻了好久的古書,最後找出了耀祖兩個字賜了名兒:“日子這麼好,八字也不錯,我看這孩子是能光宗耀祖的哪。”
崔耀祖的祖父聽了這話心中大喜,謝過那邊老族長,從速給孫子購置了兩身新衣裳,買了筆墨紙硯送去了江州城這邊的崔氏族學。崔耀祖倒也冇有孤負家人的希冀,年方十六便中了秀才,並且主考官特地在試卷後邊批了一句:妙筆生花,此子前程無量。
崔耀祖謹慎謹慎,冇有再去找江州城最大的糧商何梓雄,當年何梓雄賣黑心種穀讓人吃了虧的事情,崔耀祖是非常清楚的。那年堂弟崔充足吃了個啞巴虧,差點冇交上賦稅,厥後還是拿了些銀子出來買了一些稻米才湊齊。
傳聞這是朝廷屬意,夏季橋那裡敢推讓,從速親身解纜去了江南,帶著得力部下轉了差未幾一個月,這纔將種穀湊齊,親身押著回了江州。崔耀家傳聞種穀返來了,從速去了夏家的糧肆去檢察,見那穀子顆粒飽滿,光彩亮光,內心頭對勁,從速回了趟青山坳,請父親幫手,勸著這邊的村民改種新出去的種穀。
比來聽聞朝廷成心要在北方引進江南的種穀,想要試著種出一批高產質好的稻穀,崔耀祖當下便動了心機,本身做這推官也有四五年了,還未見有晉升的跡象,如果能幫手知府大人將這件大事給搞定了,六品的通判總跑不了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