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正山家是拉腳的,自從顧承勇家辦了作坊和織坊,各地貨運的事情,大多都拜托給了關家。不管是出去收買各種質料也好,還是往府城或是彆的縣城送貨也罷,根基上這些買賣都給了關家。
這幾年顧家幾兄弟都過得好了,大師夥也都冇少往老宅子這頭送東西。明天又是過節,顧承勇等人的手裡,雞鴨魚肉的,可就冇少拿。路上有人瞥見了,都忍不住誇一句,“老顧頭有福分啊,你看看這兒子孫子的,哪一迴歸去,都不帶白手的,真是讓人眼饞。”
彆的另有幾個,是關家和呂家的孩子,看模樣,這是秀蘭秀雲都早早地返來了。這幾年,顧承勇家日子過好了,不但是幾個兄弟跟著叨光,就連呂家關家,也是都跟著掙了很多錢呢。
中秋節是個大的節日,提早一天,顧家老爺子就打發了文慶過來,奉告顧承勇一聲,說是中秋節讓大師夥都回老宅子那頭去過,到時候大師夥都熱烈熱烈。
“你這話就不對,這類事情,不在日子過很多好,在於那份兒心機。有的人過得也不錯呢,但是讓他給爹孃點兒東西,他恨不得心疼死。有的日子過得不好,但是爹孃有啥事,哪一回他也落不下。這類事,看的就是個心機。”中間有人辯駁道。
“行啊,滿足吧,這就挺好了。”馮氏如許勸道。“啥都彆想了,這兩天你帶著孩子們把地裡最後的那些瑣細東西都收回來,然後就開端把這些糧食都清算起來吧,早點兒清算好了,也就放心。等著全都清算好,咱家的織坊另有瓜子作坊也就該開端完工了呢。不管年景咋樣,咱該乾的還得乾啊,多少還能混個過日子的零費錢呢。”
顧承勇點頭,“對,你說的這個對,這不是我們一家的事情,這麼多家的,我們出這個風頭分歧適。曉得的說我們是不幸耕戶,不曉得的,又好說我們家是有錢燒的,不在乎那兩個租子了。”顛末薑家的事情以後,顧承勇也是長了記性,此人嘴兩張皮,還真是不曉得他們都說啥呢。
“哎,來了。”顧承勇承諾了一聲,然後扭頭看馮氏,笑道,“算了,先不去操心這些,進屋用飯吧。從速吃了飯就睡覺,看模樣,咱家這些地還得七八天賦氣全都收回來。這個天也是不敢說啊,能抓緊就抓緊吧,彆哪天下雨,那可就壞了。”
一行人進了老爺子他們的屋子,“爹,娘,我們過來晚了。這些東西是留著給爹孃吃用的,本年也太忙了,實在是冇工夫多預備甚麼,爹孃彆嫌棄就行。”顧承勇一進屋,就把手裡拎著的這些東西,都交給了顧老爺子和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