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餐一會,孃兒倆人就籌辦要出門了。因為擔憂路不好走,周氏隻籌算帶羅喜兒一個去的,其他的孩子就呆在家裡。
“咋能每年都暴漲呀,如果年年都毀莊稼,咱村裡的人都吃啥。普通兩三年纔是大漲一次。得虧咱家的地步都冇靠河邊咧。”周氏答道。
羅喜兒越想越感覺可行,但做甚麼小食,就得好好考慮一番了。還得跟家人籌議籌議,畢竟這食品的質料是最大的題目。
這天起來,天空竟然有些放晴了,太陽暴露了大半邊的臉,就是內裡地上還是濕濾濾的。周氏說要帶羅喜兒去鎮上一趟。羅喜兒的額頭上早已不消布條纏著了。毫無疑問地,傷口留疤了,正如張郎中所說的那樣,頭髮遮住了一部分。但外露的部分,羅喜兒用手摸著感受了一下,估計有一厘米擺佈長吧。
羅喜兒四下瞧了瞧,這集市的三麵是由低矮的棚子圈圍起來的,中間的開闊地纔是擺攤兒的處所。棚子有大有小的,也算是個鋪麵,但環境和安然方麵都冇有街道上正規的鋪麵好。擺地攤的也很有次序,一列一列地排開,賣蔬菜擺在一塊兒,賣吃食在一塊兒……她好久都冇看到過這麼熱烈的場景了,不由地邊走邊東看西瞧。
到了繡花鋪子的門口,羅喜兒風俗性地昂首去瞧,綿繡坊。周氏帶了十八個繡品,十個是她做的,八個是羅小玉做的,她辨彆隔來交給老闆。繡鋪的老闆彷彿對周氏的技術很放心,隻是隨便的瞄一眼就算了,對羅小玉繡的那份,他就細心地正反都瞧一瞧,最後挑出了兩個跟周氏的那份放一塊兒,還誇了句說羅小玉的技術越來越精美了。十二個好的繡品算的是五文錢一個,稍次一點的六個是四文錢,共得了八十四文錢。
周氏說女人家身上有疤痕不好,在臉上的就更不好了,以是每次看到羅喜兒額頭上的疤痕,她就難過不已。羅喜兒卻一點兒也不在乎有這麼點小疤,安撫她娘說把頭髮放下一點,或留劉海不就遮住了。周氏擔憂的是今後到了說親的春秋會被人嫌棄,想她年紀還小,最後還是冇把這個擔憂說出來,但對峙要帶她去鎮上的藥店問是否有去疤或淡疤的藥膏。
周氏去熟悉的鋪子買了需求的東西後,說要往大街去,去街尾的繡花鋪子交繡活。集市的北麵就是大街的後背,那邊有條巷子能夠穿繞到大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