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父母之命,媒人之言,鄉間女孩訂婚卻大多數要看一看女孩自家的定見,如此近水樓台四個字,就有了實際意義。
兩口兒為春花的畢生大業愁上了心頭,卻不知有人比他倆口兒更著上了急!
“表哥,我跟你出個主張,要不如許,我出錢,你去鄰縣租個鋪麵兒,幫我賣傢俱咋樣?賺了錢我給你分紅!包準兒比乾經紀來錢多!”
付勇手上工夫不可。嘴上工夫卻非常好,一句一句地姨夫姨母,把老兩口愣是哄得一點脾氣都冇有。
春花娘內心舒坦,笑,“那可不,我姐姐家的孩子,哪個不是人精子。”想起付嵐,歎了一口氣,“你說嵐丫頭年紀悄悄的,老住在尼姑廟裡,不像一回事呐。”
春花鬆了一口氣。如果隻是付勇過來,那就要好很多了。
劉三很有些不風俗,背後和春花娘笑道:“三小子偷懶時,我擔憂他,這他一誠懇了麼,我又感覺怪怪的,總感受他要搞出甚麼事來。千伶百俐的小子,一當真起來,比場裡哪一個小子學東西都快。可見平時是他耍懶不乾,那裡是手腳慢了。”
“你就是長大了,爹孃要管你,你還能翻出天去?”
春花娘有些不樂,辯駁道:“勇兒有那裡不好?儀表堂堂,人又聰明。婆婆又是親姨母,最親香了。何況姐姐又不是那起惡婆婆,哪個小女人嫁進她家都隻要納福的份。”
春花娘白了劉三一眼,“你哥是你哥,我們是我們。我們的日子莫非還不好呀。祖墳如何了,男丁如何了,我女兒無能,我同親納福。今後揹著女兒也少說祖墳之類的話,女兒走心呢。”
“那能如何辦,姐姐都親身開口了,我總不好回絕她。且由得他罷。今後再說。”
劉三無法,打也打過罵也罵過,付勇也不偷懶,可就是手上工夫慢,出不了成績。隻好教一點算一點,全憑他本身造化了。
春花笑道:“算了,莫說省會縣城,就是我們鎮上的鋪子,叫你去賣,你連個器物構造都不曉得,人家如何來買你東西?不要說大話啦!”
表兄妹偷偷地籌議了一番,先說運輸,省會和鎮上連著一條涪江,順水走一日兩夜就到了,非常便利。再是出產,如果能在省會就近加工出產就更好了,不過,運輸這麼便利了,這個倒不需求。另有就是人力,到時必定要帶上張阿生,或者另有大牛、趙場長,唉,人不大夠用啊。另有就是錢,連春花都冇去過省會,不體味環境,如何籌算都是氛圍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