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弟子意,他們今後再也不消像之前一樣,連飯都不敢吃飽了,也不必擔憂吃了上頓冇下頓。
顧元元纔不會自找這類費事。
“堂嫂能想到贏利的體例,那是堂嫂的本領。”
家常版的鹵肉包其合用不了幾種香料,但是去藥鋪采辦的時候,卻不能僅僅隻買要用的幾種,不然彆人一下子就猜出來了。
因為方纔賣到最後兩碗的時候,買鹵肉的人嫌棄油紙包包不住湯汁,每碗多加了一文錢,把他們用來裝鹵肉的碗給一起買走了。
像這類粗瓷碗在雜貨鋪裡,一文錢能買兩個,長年累月下來,光是賣碗的錢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五百六十八文錢支出減去一百三十八文錢本錢,他們這個攤子早上賺了四百三十文錢。
沈盼兒白了她一眼,氣道:“那如何能一樣?”
固然他們出門有點晚,但是因為買賣好,賣得快,回到靈湖村的時候,還能趕上吃中飯。
這倒不是騙沈盼兒的謊話。
為了便利計算,明天買質料的錢,是從家裡彆的拿出去的,攤子上收回來的錢,他們一分冇動。
二百多文的利潤分紅,再加豬頭豬下水另有牛車的錢,一共兩百九十六文。
顧元元隻收下二百一十五文錢的分紅利潤,其他錢讓沈正清拿歸去了。
沈全祿一家笑得合不攏嘴,俄然就感覺餬口有了奔頭,乾起活來更帶勁了。
顧元元看了她一眼,淡淡說道:“二爺爺家裡做的買賣,你們家做不了。”
這可比去鎮上給人打零工強多了。
“歸正她就是冇把我們當本身人。”
接著還要去買鹵料。
“我們是替沈嬌嬌和沈珍珠給堂嫂乾活,並且這邊乾活了,爺爺奶奶家裡的活就不消我們乾。”
說她們乾不了,是因為沈招兒她們現在還是老沈家的人。
沈老太是抓錢的妙手,不曉得她們能贏利也就罷了。
沈正清拿錢過來的時候,剛好沈招兒、沈盼兒她們過來交繡活,順帶拿新一批繡活歸去。
沈長平,沈長安兩兄弟買了四個豬頭返來,因為豬頭買很多,人家就把幾副豬下水白送給他們。
遵循顧元元教他們的體例,減去六十六文食材本錢,五十文香料本錢,十五文牛車本錢,五文柴火本錢,洗濯時的油和雜糧麵算一文錢,乃至那兩個碗也減去了一文錢。
“一點好處都冇有,我們不是給她白乾活了?”
吃完飯,陳翠蓮和方雪花兩人當即脫手,洗濯豬頭和豬下水,沈長平和沈長安兩兄弟跟著一起幫手。
實際了,擺攤賣鹵肉這類小買賣,顧元元感覺,除了這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其他勤奮人都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