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紮俱樂部、挖沙船、斑馬煌魚、維特……”岑戈低聲念著幾個詞,頓了一下,“這個凶手比我們一開端設想得更加殘暴,幸虧我們很快就能把他的姓名探聽出來。但是,凶手就逮後,那些捕快承諾的‘全魚宴’你恐怕冇胃口吃了。”
再體味一番,他說的“大魚”不是個大的魚,而是密婺江流域的特產魚類斑馬煌魚,因脾氣凶悍、斑紋近似斑馬而得名。說是特產,實在是一種入侵物種,能夠是百年前經過來自外洲的船帶了過來,因為體型大、凶悍食肉,以是把密婺江原產的很多魚都給吃光了,但是又因為本身肉質鮮美,冇有逃過人類的捕殺。正像這位路人說的,野生的斑馬煌魚越來越少,市道上大多是養殖的。之前本地捕快們提到的、用來製作“全魚宴”的大魚就是這類斑馬煌魚,魚頭就重達四五斤,能鋪滿兩個大圓盤,三五老友集會時點一個醬燒斑馬煌魚頭就跟南邊點四斤水煮活魚一樣遍及。
詹澤琪冇有理睬倪遠航的插話,持續道:“是以,我們要排查的是一個住在頓縣、目前35-45歲、學曆不高、身材出缺點、有船和皮卡、會木工、三年前獨居、目前能夠已婚的男人。”
“如果不是偶合,冇法解釋為甚麼書包扔在葉桐鎮的渣滓堆而屍身幾小時後漂到了下流12-16千米處。人滅頂了以後不會頓時浮上來,即便維特水性好,一起跟著屍身往下流去,也不肯定屍身最後的位置,更何況這麼做是多此一舉。”岑戈用筆在截圖上圈了幾個id名,“柯靈、沈碩明、李貝雨在達瓦紮俱樂部的id都對馬小山的帖子停止了答覆。他們三人的他殺直播用的是各自的id,頭像照片、品級、論壇幣、本性署名等等俱全,唯有馬小山的帖子的發帖人是個‘新手’,連頭像都是原始的體係頭像,很明顯是為了發帖而新註冊的,實在發帖人底子不是馬小山,而是維特。”
這個路人還挺健談,滾滾不斷說了很多。
倪遠航無法地說:“網站被永久查封,當時的帖子、資訊甚麼的都被刪了個精光,我真是無能為力了。不然,我就能查出維特的登岸ip地點。詹教員,你能不能通過獨一的這些截圖,推斷出維特的一些特性?”
“我們每年都要回村裡祭祖――前頭不是說了嗎,現在野生的大魚難找,如果有人捕到了,都是捨不得吃的,放在缸裡醃起來祭祖才用。暮年祭祖的時候,將魚對半分開,頭上刺三根鋼針用來牢固三根紅蠟燭。頭是不能動的,魚身子在祭祖後,大師分著拿回家煮,寄意吉利快意,同時也是告慰河裡頭的魚神,不要怪老鄉們以它們為食。不過,這類魚已經好久捕不到了,祭祖時也就走個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