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澤而漁那是短視笨拙,如滿清韃虜那般,豈能悠長,豈能得民氣?”朱永興頭戴通天冠,著絳紗服,在禦座上擺手錶示眾閣臣平身,持續說道:“優禮閣臣,亦是我朝家法。今後入見。不名,不拜。賜座。諸位不需推讓。”
鼓勵完三位輔臣,索尼又強撐著與他們商討軍事。目前的防備重點有三處:一是運河,漕運已斷,明軍海軍又強大。儘能夠堵塞河道,隻以陸軍加強沿河防備;一處是荊襄,可首要以河南綠旗,再加部分滿蒙八旗,駐紮南陽;再以甘陝綠旗和西安八旗駐白土關,與南陽成犄角之勢,停止抵擋;另一處是天津,可調禁旅八旗前去駐防。再輔以直隸綠旗兵,覺得京師樊籬。至於四川保寧。隻能嚴令高超瞻等人死防死守,臨時是抽不出兵將援助了。
而早朝時天子如果未臨百官,便會被視為怠政、倦政,是不負任務的表示。對此,朱永興卻不附和。看看崇禎,應當算是明朝最勤奮的天子了,按照史料記錄:崇禎大誌壯誌,發憤做個複興之主,每日修改各地奏摺到淩晨一兩點是常事,並且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建國天子朱元璋還要勤政。
南邊和北方地區凡是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北方農作物的熟製爲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南邊農作物的熟製爲一年兩熟到三熟。而新光複的地根基上屬於南邊,朱永興一下子免除了這些地區本年一半的賦稅,以便療養民力,儘快規複戰役創傷。並且名文規定“今後凡遇蠲免之年,免業主七分佃,戶三分”,從而使佃農也能獲得好處。
先說奪回江南,清廷倒是不竭增兵,但荊襄對河南、陝西構成威脅,不得不防;明軍以數軍兵力會聚在長江中下流,使得清軍又要防備其沿運河水陸並進;另有四川,巡撫高超瞻也急奏增兵,不然有被明軍霸占保寧,進逼漢中的傷害;北方本地也要加強防備,特彆是天津,如明軍以海軍之威,在此兩棲登岸,便可威脅京師……
兵部:未設尚書,暫由下設的參謀總部推吳三桂或皮熊列席內閣集會;兵部下暫含兵工司,陸軍司。水兵司,後勤司,退伍甲士安設司;
滇、桂、閩、粵、川等老光複區,免昭武三年的一半賦稅,免昭武元年,也就是本年的人頭稅,戶賞肉或魚十斤,米一鬥。
固然當局的賦稅是減少了,但公眾的熱忱卻進步了,朱永興得了明君的彩頭。戰役的潛力也會被更好地激起出來。
工部尚書蔡明躊躇了一下,躬身奏道:“啟奏陛下,自豁除匠籍後,蘇鬆織工自是戴德戴德,然絲綢行業如果昌隆,家家便會以養蠶為業,從妻絡夫織,到堆集財帛後又增置綢機,則織者愈多,耕者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