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一十六章 治河之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若要治河,一是學術精,慮事周,洞悉水患之本源。”陳潢意猶未儘,持續說道:“如果治河官員故意術,隻知清沙排淤,每年破鈔千萬人力,百萬黃金,可河床年年淤沙,越集越多,竟然鬨到乘高四潰,不複歸河的局麵,等汛期一到,便立即化為烏有。”

“實在也不儘是小民自創,我朝潘季馴已有闡述。”陳潢接過他的專業試卷,看到上麵有圈有點,便一一解釋道:“黃河之以是眾多,是因為河道逐年降低,構成了岸上河,因而河堤也越來越高,稍有不慎一旦決堤,結果就會極其嚴峻。而築堤束水,以水衝沙呢,是把河堤加固加高,把河道變窄,水勢則必然加強,流速加,不但沙不至沉落,舊沙也能卷帶入海。河床必定越來越深,河道也必然愈來愈低,就不會有決堤之患……”

明朝自萬曆複興時,張居正起用潘季馴治河以後,便少有修水利之舉。忽視水利設施扶植,對農業竭澤而漁,濫墾濫伐,乃至於西北華北中原地區嚴峻的植被粉碎和生態災害。陝西、甘肅和山西在明朝中前期都呈現了比較嚴峻的荒涼化態勢,山西北部是田鼠眾多,直接導致了厥後天啟、崇禎年間眾多天下的特大鼠疫。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