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輝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工夫如箭,日月如梭。在汗青的長河中,幾十年,上百年,彷彿也隻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但在中華的汗青上,一件件大事卻被以濃厚的筆墨記錄下來,讓先人記著那走向光輝的一個個門路。

昭武三十三年(1694年),葛爾丹在沙俄的支撐下持續實施其“東進政策”,進軍青海,來由是和碩特是衛拉特蒙古一部,理應歸他統轄。昭武帝大怒,拜七十三歲高齡的晉王李定國為大將軍王,率領雄師十萬西出陽關。

同年。黑龍江將軍於七率漢蒙聯軍與另一支哥薩克軍在阿裡布裡亞特再次停止苦戰。在冷兵器期間,哥薩克的馬隊以其度快、矯捷性強、殺傷力大、勇猛善戰的輪番進犯令民氣驚。但他們規律性差,不肯上馬作戰,更要麵對熱火器凶悍,且已經頗具有近代化特性的強軍。失利在所不免,此戰過後,沙俄中路侵犯的腳步便戛但是止。

麵對氣勢洶洶三國聯軍,荷蘭人稍作抵當,便讓出了馬六甲,中英法三國從而節製了馬六甲海峽,並簽訂和談,組建結合艦隊打擊海盜,保護馬六甲海峽的飛行安然。當然,三國在通行費上也平分秋色,各得好處。

昭武三十一年(1692年),噶爾丹其勢正猖,分南北兩路征討喀爾喀蒙古。並揚言所借俄羅斯兵將至。喀爾喀蒙古諸部接受空前大難,舉部內遷;時土謝圖汗遣其弟西第什哩率近萬人與俄軍對峙於色楞格斯克,身邊兵弱將寡,亦被擊敗南逃。

昭莫多戰後,噶爾丹的處境非常困難,即所謂“困窮已極”,“糗糧廬帳皆無,四向已無來路。狼狽不堪,目下掘草根為食”。但其倔強。不肯屈就,最後服毒他殺。最後一代草原狼王,終是不敵千古一帝朱永興。

同年,昭武帝以第巴?桑結嘉對五世**圓寂秘不喪,以及其和葛爾丹勾搭等環境,發兵問罪,調滇、川、楚、浙明軍兩萬,由打箭爐(今康定)進兵拉薩,並派禮部侍郎陳忠入藏幫手西藏汗措置政務。同時,封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今後,曆代班禪均受中心當局冊封也成為一項軌製。

昭武十二年(1674年),蜀王劉震統精騎五萬出張家口,一起北進,於多倫縣、錫林郭勒盟兩次擊敗野心收縮的察哈爾諸部,布爾尼為炮火所傷,死於西竄路上,明軍遂於本地駐兵,會盟蒙古諸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