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夢珠、琬兒已經離我而去,不能再隨我說話笑鬨了。朱永興立在船頭,身側站著最虔誠的保護、跟從始終的楊國驤。已經是鬢皆白,可腰板挺得倍兒直。
差能人意地寫完了這本書,很累,很辛苦,也有很多讓朋友們、讓本身不對勁的處所。多謝朋友們一向以來的攻訐指教,熱情支撐,你們就是我的動力,在此鞠躬感激。
“抓,甚麼袋鼠,袋熊,咱見甚麼抓甚麼。”朱永興親了一口外孫女,笑得歡樂非常,彷彿又回到了當初抱著女兒的年青時候。
而公主,也都嫁得或遠或近,朱永興並不強留在身邊。柔兒在姑蘇,嘉兒在身邊,梅兒在瀋陽,蘭兒在西貢,都有了本身的後代。隻在數月前的八十壽宴上,纔算是可貴地都聚在了一起。
寫了好幾本書,朋友指導,本身感悟,多少也曉得一些本身的好處和缺點。開初是憑著一腔忿憤寫,厥後才現筆力不敷,場麵、氛圍、細節都寫得勉強,更有些觀點與某些朋友牴觸。這冇甚麼乾係,都是但願國度強大,但願本身和同胞餬口得幸運,有自負,在國際上也能傲立,出點不異,差彆也就是小事情了。嗯,但願本身今後能越寫越好吧,也但願與新老朋友們在新書《血路救贖》中再次見麵歡談。在此謹祝朋友們事情順利,餬口鎮靜,闔家歡樂。(未完待續!
船埠上人頭攢動,山呼萬歲的聲音不斷於耳,很多百姓靠不到跟前,隻是在遠處膜拜,歡迎心目中最巨大的帝王昭武帝朱永興遠航異域。
後代都大了,就象鳥兒要在天上遨遊一樣。皇子們都奉朱永興的號令出外遊曆過,最遠的乃至到過英、法等國,永進帝朱崇燁便是其一。隻要開闊了眼界,增加了見地,又長時候遭到了朱永興耳濡目染的教誨,這才讓朱永興放心,在順位擔當人的名單上位列第一。彆的三個皇子,一個在呂宋,一個在婆羅洲,最小的隨在朱永興身邊,將赴澳洲。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皇爺爺,帶雲兒去抓袋鼠。”雲兒笑著,擺脫了母親的手,飛奔到朱永興跟前,被朱永興大笑著一把抱起。
永進九年(1715年),退位已十年的昭武帝以八十歲高齡竟要闊彆故國,前去澳洲定居,以了餘生。此事一出,群相大嘩,不管是淺顯公眾,還是國集會員,抑或是內閣高官,都毫不躊躇地加以反對之聲。但苦勸、哭諫都竄改不了朱永興的情意,他在國會講明瞭心跡,也明示了他為國為民的最後一點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