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五十一章 戰後佈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現在滇南的明軍中,漢族兵士約占一半,擺夷族(傣族)超越三分之一,其他的則是彝、苗、僮、瑤等少數民族。在西南,特彆是雲南,構成如許比例的軍隊,並不奇特。晉王李定國東征時,其所率軍隊,便“半為倮、瑤、佬…”。但當時各土司是出兵認餉,而現在則是具有真正軍籍的兵士。

雲南最有氣力的土府被完整收伏,並且是不動兵器,安穩過渡。固然世襲知府使改土歸流顯得有點不完整,但增加了通判作為製衡,朱永興也非常歡暢。畢竟,這是一個好的表率。他當然也曉得,這並不滿是此次勝利的乾係,另有那氏耐久被漢化的影響,以及目前大情勢的身分。

不敷,吳三桂以為這三萬多兵馬還不敷以擊敗滇南明軍,並且殺入安南,犁庭掃穴,以竟全功。他在打算中還要抽調貴州、廣西清軍,起碼要五六萬雄師,再加火炮多少,纔有絕對勝算。

但與汗青上分歧,因為鄭氏在北方遭到了明軍的壓抑,對於阮氏的進犯**變得非常激烈,更加但願從阮氏身上獲得賠償。以是,鄭根率軍度過靈江與南阮守將阮有鎰對陣,兩邊數次交兵,互有勝負。

媚眼使給瞎子看,鄭氏的不解風情,令在元江城苦等的朱永興感到無法,隻好臨時收起點竄和約的心機。

“若論用兵之詭異暴虐,偽宗室似還在偽王定國之上。”

……………

“王爺多慮了。”方光琛見吳三桂拳頭握得緊緊,忙淺笑著說道:“滇省局勢竄改,朝廷正要倚重王爺,卻如何能夠降罪?”

而吳三桂的進犯打算更令滿洲將領感到不滿,分歧加以反對。在吳三桂的打算中,楚雄起碼應留兩萬兵馬,以抵抗滇西明軍的打擊。而在滿洲將領看來,依托堅城,有一萬兵馬足矣。但吳三桂卻以永昌楊坤、石屏吳國貴的例子,警誡滿洲將領,明軍的攻堅才氣絕對不成低估,不然將支出慘痛的代價。

既然吳三桂是在以勢威脅,朱永興和眾將商討以後,也作出了以勢相對的戰略。此中,又分為明暗兩條線。明的又分兩線,一是派兵重回阿迷州(現開遠),並向西攻掠蒙自,在本地土司的互助下,從東麵遠遠地威脅石屏;二是派兵過江再占老武山、大竹箐,從西麵逼近石屏城,並派出小股軍隊,在石屏州土兵的幫忙下,對清軍停止襲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