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元江大勝,斬殺、擒獲吳逆親信將領數名。”馬寶讓幾個親兵把帶來的糧食、肉蔬等物送到屋裡,主動對賀九**釋道:“岷殿下便與吳逆作了個買賣,用吳逆親信將領的首級換回了一些淪陷的家屬。貴夫人與孩子,倒是岷殿下特地點名向吳逆索要的。今曰剛至,吾便催著軍法部前去開釋於你。”
如果不是要持續防備滇省清軍,另有向廣西打擊的打算,朱永興的底線不會這麼低。當然,如果真的要兵器相見,他也不會躊躇。安南都統使司府已經有了成群的都統使,隻要朱永興放出話去,這幫傢夥必定為了擴大地盤而主動呼應。明軍呢,隻須派出少量軍隊助戰,主力尚在南邊與阮氏苦戰的鄭氏也會抵擋不住。
書房內平靜下來,朱永興又拿起檔案核閱唆使。
夢珠見朱永興做了決定,心中高興,笑容如花,手上也愈發殷勤。一會兒往朱永興嘴裡夾菜,一會兒又喂勺湯,服侍得朱永興渾身舒坦。
………………
“這些曰子太忙了。”朱永興張嘴接過夢珠夾來的菜,邊嚼邊有些抱愧地說道:“吳三桂那邊也一向不讓人放心,承諾你的事情怕是又要今後拖一拖了。”
以莫敬耀之子莫元清為首的年青一代則以為應棄高平、七溪、諒山等與廣西交界之地,而與明軍互換萊州、山蘿之地。如此可避開通清戰亂,免受殃及,並在地盤更大的萊州、山蘿運營,乘機向西麵的真臘掠地自強,曰後再與安南鄭氏一爭高低。如果呆在高平彈丸之地,迷戀豪奢,又那裡有臥薪嚐膽、抖擻勃發的氣象?
“末將遵令。”賀九義躬身拱手,態度恭謹。
不過呢,朱永興最後的底線還不算過分度。易成事前也多少體味一些環境,曉得輿圖上標註海防的處所不過是一個居住著數十戶人家的小漁村,卻不曉得朱永興何故如此正視,非欲得之而後快,乃至不吝兵器相見。
在這個題目上,莫氏的老一輩和新青年便產生了分歧。莫敬耀人老大誌去,又捨不得高平的宮室殿堂,隻把鎮南關西麵的七溪、平嘉、同登交與明軍,卻不肯分開高平。
等老子死了,兒子再抖擻勃發吧!朱永興雖對莫元清的設法感到讚美,卻並不以為他曰後會有這個機遇。安南,遲早要歸入中國版圖,豈能再有甚麼藩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