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冇有等永曆想通到底如何回事,緬甸官員就不耐煩地催促起來:“天子為何還不下詔?莫非是以為我國接待不周,用心放縱嗎?”
“那又如何?”鄭昭仁不在乎地擺了擺手,說道:“如果接詔便退,豈不讓緬人更有所恃?隻要這般倔強,方能使緬人重新衡量利弊。如果象瓦刺一樣,感覺截留皇室並無感化,天然便會迫不及待地禮送而出了。”
馬吉翔的神采變了變,俄然感覺急於返國彷彿於己倒黴,李定國等人會不會遷怒於他?
緬甸的使者是顛末精挑細選的,算是個演出人才,他神采莊嚴地捧著玉匣走進賀九義的營帳,朗聲說道:“明將接旨――”
“此事朕不曉得。”永曆搖了點頭,他被囚禁在行營,緬人又嚴加封閉動靜,如何還能得知內裡熟的事情,更不成能曉得遠在滇緬邊疆上的戰事。
朱永興讓鄭昭仁傳達的意義很明白,他將承擔起與緬甸作戰的統統結果,如果緬人喪芥蒂狂地害了永曆等人,賀九義也不會被當作替罪羊。
緬甸使者如獲珍寶,吹乾了聖旨上的墨跡就帶著它倉促拜彆了,永曆眼巴巴地看著使者拜彆,當屋內冇有緬人的耳目後,永曆長歎短歎起來:“不曉得是不是李定國、白文選來勤王了!嗯,多數是,以是緬人纔會來找朕要聖旨,可這封聖旨一下,他們必定會退兵的,朕出險的機遇豈不是化為烏有?”
緬使被連推帶踢地趕出了營帳,很多兵丁在路旁圍觀著,諷刺著。他俄然轉頭想尋覓一個聲音的來源,因為那不是漢語,而是撣族語,然後――他模糊看到人群中幾個打扮奇特的人在指導著說話。
永曆的話讓四周的人都燃起了一些但願,當即皇後就擁戴起來,稱不該給緬人這封聖旨。
明天送來的食品還是不錯,太後和天子先用膳,等這兩位吃完後,就會輪到皇後和嬪妃,然後是寥寥幾個留下來的宮人和內侍。
“另有一件事,那就是永曆天子肯下詔的話,也不能讓他的人帶去給明軍。”彆的一個臣子說道,現在被囚禁的永曆君臣怨氣滿腹,如果讓他們見到了方纔獲得大勝的明軍,還不曉得會說出甚麼話來;如果讓明軍曉得了他們朝廷在緬甸遭到的欺侮,恐怕會進一步激憤明軍。
賀九義還稍有疑慮,摸索著問道:“如此對待緬使,會不會使緬人惱羞成怒?”
現在緬甸已經不以藩屬自居,永曆也不以忤,客客氣氣地答道:“貴國數年的照顧,朕深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