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四章 封賞,台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民氣和士氣也不答應鄭經做出倔強之舉。故鄉光複,卻還要呆在這荒蠻之地。強遷至台灣的軍民本來就牢騷很多,再與大陸兵器相向,豈不是給了那些巴望迴歸故鄉的兵士們轉而投效的機遇?

“萬歲!”

“孤所慮者乃是對倭貿易。”鄭經悄悄歎了口氣,望向陳永華,說道:“複甫,你如何看?”

“莫非朝廷想占據薩摩藩之地?再壓倭國幕府納款乞降?”鄭經想著安南,似是自言自語地說道。

好吧!暫不與你計算,台灣孤懸外洋,即將不能啟國,藩鎮盤據之勢倒是難改。鄭經轉而一想,又持續保持恭謹之態。

“萬歲!”

“陛下賢明。”魏君重是最早打仗燧生機銃,最早統領火銃軍隊的,稍一揣摩便明白了此中的關頭,“換裝火銃。必必要有呼應的軍陣調劑,並作戰術的竄改。再深一層,又觸及到炮兵的佈陣、保護。如果隻知外相,擺出的步地或許有些模樣,倒是很難充分闡揚能力。”

但張維翰轉述朱永興的話,卻表達了這個意義,把鄭經及其親信“啟國東寧”、“萬世之基已立於不拔”的胡想擊碎了。

比及清算結束,鄭勝利已經兵敗撤退,這使得倭國需求重新評價明清戰役。他們以為南明經曆了內鬨後已經是很難挽回的局麵,是以又偃旗息鼓。不再呼應鄭勝利借兵的要求。

“陛下不必擔憂,北方利騎戰是不假,然我軍器器鋒利,士氣暢旺,隻要糧餉充沛,再輔以車營和少量馬隊,步兵亦可克服馬隊。”李嗣興遊移了一下,說道:“隻是要包管糧餉通道,還要防敵騎騷擾,便要步步為營,所占之地或皆需駐兵戍守,所耗甚大。”

鄭經不得方法,又不便追根究底,一肚子迷惑地持續與張維翰談笑甚歡。兩邊又敲定了台灣用硝磺換兵器的詳細和談,酒宴以火線賓主儘散。

在當時的大多數人眼中,台灣乃蠻荒化外之地,山川險惡,地盤瘠薄,物產貧乏,所居之人若非奸惡之徒,便是蠻橫土番。乃至到了汗青上康熙安定台灣以後,清廷仍然以為台灣處所自漢唐以及宋明,曆代均未劃入版圖,“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並冇有把台灣當作是中國向來便有的崇高國土。

“北伐未成,天下不決,便撻伐外洋,今上意欲何為?”回到府邸,鄭經便沉下了臉,對著親信官員谘詢著答案。

“先王曾有討伐呂宋西班牙人的設法,以報西人屠我子民之仇,不知大王可有此意?”張維翰話鋒一轉,問起了比較關頭的題目。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