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還是有可乘之機,有縫隙可抓,以是,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更不能舉杯相慶,高枕無憂。
忠勇營敗了,城西清軍敗了,城南清軍敗了,固然冇有被全殲,但也折損近半。現在夏國相手中就隻要不到八千的戰兵,輔兵也隻剩下了兩萬。並且,元江城橫亙於中間,可相機策應明軍向城北、城東的營寨再度建議打擊,全部元江以南的戰役態勢對夏國相變得極其倒黴。
固然江麵封閉隔斷得很勝利,但總攻還是要在以馬寶為主的東路軍達到以後展開。朱永興把目光投注於東麵,模糊地已經能聞聲炮聲,想必東路軍已經離之不遠了。
忠勇營在數麵夾攻下很快便敗了下來,明軍追著敗兵的腳步,呈現在元江城西,與城西的清軍再度展開苦戰。冇等其他方向的清軍趕來聲援,元江城內的守軍已經殺了出來,許名臣、高應鳳各率三千人馬狠惡夾攻,在天威炮的助陣下,一舉擊潰西城之敵,並篡奪了清軍封閉城西的營寨。
朱永興放下望遠鏡,淡淡一笑,說道:“那總督欲建海軍?隻是怕在這元江之上再無用武之地啊!”
接著,遵循城上信號旗的唆使,許名臣、高應鳳率軍恪守營寨,並阻擊由城北而來的清軍,朱永興則率雄師向南繞城扭轉。城南的戰役,彷彿是城西的翻版,一樣是城內城外前後夾攻,這回是城內趙得勝所帶領的人馬。
“舟船之利,竟至於斯!”與那嵩收回一樣感慨的是吳三桂的智囊劉玄初,誰能想到,如許一場看似普通的征剿之戰,最後決定勝負的竟然是一支較著拚集起來的海軍。
朱永興再次諦視戰況,微微皺了下眉頭,喚過傳令兵說道:“給江上船隻傳令,不必如此頻繁穿越,隻須遠遠監督便可,搭建浮橋豈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彆的,轟擊仇敵時,可先讓船速快者為釣餌,待敵火炮發射後,再近敵炮轟。敵之火炮發射遲緩,這個缺點要抓住。”
疆場上屍身橫七豎八,有清軍的,也有明軍的,旗號、刀槍、禮服滿地都是,焦黑的彈坑還在冒著縷縷青煙。
“轟!”遠遠的一聲爆炸,已經有些麻痹淡然的夏國相隻是抬了抬眼皮,便帶著幾個親衛麵無神采地走開,持續巡查。
吳三桂是鐵桿**,這是冇有甚麼爭議的。但他的部下卻並不是都甘心降順於滿清朝廷,乃至有深為悔恨的。為甚麼會替吳三桂效力呢,唯其是漢人,這是一個相稱首要的啟事。劉玄初心中則有一個最大的煩悶和衝突,那就是“惟望天早生賢人以靖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