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十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憑殿——聖上的仁厚,既能東征救民,想必也能因為百姓刻苦而登6山東吧?”李英梅抿了抿嘴角,望向南邊,幽幽地說道:“如果我們的氣力能更強大些就好了。”

“今上並不但願異國出兵互助。”張煌言躊躇了一下,提示著老友,“雖有西夷戰艦偶爾助戰,卻今上戒心甚重,於6戰倒是隻聘炮兵教官,不借其兵。”

這無疑將大大增加在山東作戰的後勤壓力,但也不是不能處理的困難。以明軍現在的海軍力量,再動員商船參與運輸,包管供應還是有掌控的。

儒家倡導“為民為善”,特彆是亞聖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繁華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皆是用期間而不腐的名言至理。

朱舜水在日本雖受人崇拜,但他敢攻訐日本人氣度侷促、“量窄意偏,今後恐為中華之禍”。從這一點來看,他的察看力是非常靈敏的。

朝廷的安插呢,算是揚長避短。揮了江湖豪傑散處各地,動靜通達,以及小我武勇的好處。刺探諜報是一方麵,向官府滲入是另一方麵,另有一個重點的事情便是逐步節製驛站。

兵家是最講究實際服從的一家,“人可貧賤,不成受辱;可富有,不成腐敗。百姓不必好戰,但必有血性與陽剛。見義不為,無勇也。丈夫胸有浩然之氣,雖仁愛,不失剛烈”。不管是戰役,還是非戰役期間,“忘戰必危”。這對於塑造百姓脾氣,進步陽剛之氣,恰是不成或缺的課本。

“聖上年青氣盛,有些公允也在所不免吧?”朱之瑜不太肯定地說道:“蒼水兄已入閣封相,為何未幾勸勸聖上?”

張煌言也是感到很多,伸手指了指北方。笑道:“舜水兄不必如此。北伐期近,不過一兩年的時候,便能光複神州。現在之勢,逆虜雖有神謀秘策,亦無所再施。況黔驢之技人窮,山鬼之術儘露。全為百姓勘破。毫無足懼。故知一敗塗地,必不成支也。”

朱之瑜論學問,以合用為標準。所謂合用者,一曰無益於本身身心,二曰無益於社會。他說:“為學之道,在於近裡著己,無益天下國度,不在掉弄虛脾,捕風捉影……勿抄襲裝點自號於人曰‘我儒者也’。處之危疑而弗能決,投之艱大而弗能勝,豈儒者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