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內部分歧,倔強派和乞降派勢均力敵。”皮熊思考著說道:“緬王莽達之弟莽白是倔強派,要帶兵由南經阿瓦於滇緬邊疆駐紮。”
兵部臨時未設尚書,便由參謀總部的吳三桂和皮熊為主官,對於朱永興籌算向緬甸用兵,吳三桂是持反對定見。
“若隻是增調三千,當不會有甚麼影響。”吳三桂點了點頭,說道:“陛下,微臣感覺既是佯動,隻需逼近緬關便能夠了。如果戰事擴大,恐怕拖延日久,於北伐倒黴。”
“陛下,北伐期近,再向緬甸用兵,恐怕有牽涉精力之嫌。待我軍再獲大勝,兵威日壯,緬甸葺爾小國,豈敢順從?能收不戰而勝之效,又何必深切蠻荒?並且,參謀部早有打算,若要用兵,亦要在霜降瘴息以後。”
“再增調三千人就夠了吧?”朱永興也不太肯定,“在永昌有平朔伯的四千兵,再加上各土司的,一萬多人,攻破緬關,打到八莫是不是應當能夠?”
當山東的諜報被敏捷送到國安部,並且呈到朱永興桌案上的時候,他正在為緬甸不肯開釋永曆君臣而與兵部官員們商討對策。
朱永興淡淡一笑,說道:“這個莽白一定是倔強派,其要帶兵過境阿瓦,恐怕不是要抵擋我軍,倒是要篡奪王位。”
“另有――”朱永興向下按了按手,表示他倆先坐下,然後詳確地交代道:“打算要全麵一些,各軍的策應和管束也是很關頭的。朕曉得,要竄改原定的打算有很多的困難,但在困難被肯定冇法降服之前,還是要做最大的儘力。並且,朕感覺在山東斥地疆場,非常有助於突破目前的這類均衡。滿清啊,恐怕冇有太多的力量能夠投入了。”
當然,朱永興也是猜想,按照鄭昭仁密查到的諜報所綜合得出的結論。在這方麵,吳三桂和皮熊便不如他動靜把握得全麵了。
“如許。”朱永興也不想專斷專行,更不想因為操切而使軍隊遭到波折,便開口說道:“你們歸去再研討商討一下,遵循現在山東清軍的兵力,我們起碼要出動多少人馬纔有勝算。朕再召戶部問問,看他們能不能再擠出些賦稅來。”
“那就這麼措置。”朱永興想了想,說道:“就近在滇省抽調人馬,歸平朔伯賀九義批示。你們擬個打算,發給他,讓他依此履行。接下來,這山東如何措置?是讓於七他們先撐著,還是竄改打算,提早在山東展開行動?國安部想必已經給了你們相乾的諜報。”
“陛下有此大誌,微臣等敢不經心極力。”吳三桂躬了躬身,說道:“山東綠旗不過一萬,督標、撫標,最多也不過兩千。我軍如果提早行動的話,一萬餘人,再加上於七所部,也就充足了。待到清軍增派援兵,這時候上離原定打算便會相差無幾,物質供應也就能夠獲得包管,雄師亦可再度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