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九十一章 川滇呼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陳弈耀淡淡一笑,悄悄點了點頭,說道:“雄師至,敵軍疲,不恰是一舉破敵的好機會?參謀部已經細心計算過,川省清軍不過三萬,保寧、重慶等地需留重兵防備十三家,吳之茂所率人馬又被水西管束。李國英能變更之矯捷兵力不過一萬多,且糧草不敷於支撐其耐久作戰。以是,此克服算當有七八成,郝將軍覺得如何?”

竹箐關,四川雅州(現雅安)的東大門,位於竹箐峽東竹箐山山頂,扼水上咽喉,踞陸路衝要,為唐宋時所設。先人有詩歎其艱險:“束馬懸車地,升猱隱穴形。俯窺愁淨碧,仰睇失空青。”

大事商討得差未幾了,已經是淩晨。天氣已灰濛濛的發白。安坤安排沈宸荃去歇息,他和祿天香回到臥房,低聲細語地又說了一會兒話,方纔又補了一覺。

民氣哪,趨利避害,逢迎強者是常理。明軍在滇省的生長強大,形成的連鎖反應,構成的民氣歸附,是很難預感的。滇省的土司是如許,蜀地的郝承裔和陳達也是如此。清軍若能保持勝勢,則民氣少有異動;而明軍一旦複起,對故國的巴望,以及對衣冠的神馳,更輕易令民氣產生偏向。

一排手榴彈在人叢後飛起,在搏命抵當的清甲士群中炸響,緊接著又是一排。在硝煙滿盈和慘叫驚呼中,明軍湧過了缺口,刀槍並舉,殺聲震天。三輪守勢如漲潮之水,無窮無儘,終究沖毀了清軍戍守的堤岸,攻破了宜良縣城。

“成都地大且要,灌口(指都江堰)一瀉,襟帶三十州縣,開耕一年抵秦運三年。錦城以外,竹木成林,結茅為廬,千百間可立就。錦江之魚,岸上求之,蕃於雞豚,收川本錢卷在此中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陳弈耀轉過目光,諦視著關前的防備陣地,俄然感慨地說道:“當初殿下初入滇省時,率各路殘兵與清軍大戰於高黎貢山。嗯,也是下著雨,殿下親臨戰陣,批示廝殺,連挫甘陝綠營與漢軍,本將有幸,能與殿下並肩作戰。”

“……元江之戰時,麵對胸牆戰壕,吳三桂雄師縱有火炮,也難有寸進,終至兵疲,被殿下攔江一擊,完整崩潰。”陳弈耀由高黎貢山阻擊戰又講到了元江攻防,更加的意氣風發,“本將設想的工事,連絡了兩次戰役的經曆,諒無疏漏。彆說死守五七日,便是旬日、一月,吾也是信心實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