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連續串的辦法采納後,楊珅又接管了甘陝綠營遊擊邵夢凱的建議,籌辦了對於明軍陽門陣的物品和手腕。

邵夢凱低頭想了想,說道:“偽王李定國當有萬餘人馬,偽王白文選如果傾巢而出,也應有一萬多士卒。如果再加上附逆土兵,當有兩萬五六千之數。我軍兵丁有萬餘,又倚堅城而守,必然得勝。”

楊珅收回思路,笑著點了點頭,固然他是總兵,但還是初來乍到,對這些部屬將領也以懷柔拉攏為主,“邵遊擊,讓他們把炮搬去西麵吧,你和我一起巡查城防,看看另有甚麼疏漏。”

直到現在,朱永興也冇搞明白,也不想再費腦筋了。歸正就是拿來用好了,南都城都能被承平軍爆破勝利,這戔戔的永昌城又算得了甚麼。

楊珅微微一笑,說道:“大敵當前,可不是說這些虛話恭維的時候。依你看,明軍能有多少人馬,圍攻城池,我軍又勝算多少?”

三支明軍中,趙王白文選的氣力最強,足足有一萬五千兵馬,另有兩千留守騰衝、龍陵。畢竟騰衝大勝後,那些被俘虜的輔兵,以及被丟棄的傷病清兵,大半都留給了他。顛末兩個月的歇息清算,這些現成的兵源大部分都被彌補進了明軍。而晉王李定國,則帶來了萬餘人馬,也留下了兩千擺佈的守軍。

“殿下,火炮陣地置於西麵嗎?”炮兵隊長錢邦宸見朱永興察看很久才放下望遠鏡,便開口扣問道。

善於攻城,拙於野戰,守城亦不佳。這是由紅夷大炮的特性所決定的,裝填發射的速率低,炮體粗笨,冇法敏捷轉移陣地,遠不如近似佛朗機炮如許的輕炮矯捷快速,更合適守城。

固然城池還算堅毅,但永昌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冇有護城河。汗青上要到清道光年間,永昌知府才率民發掘濠池,從易羅池和磨房溝引來河水,構成了一條護城河,繞城向東流去。

朱永興舉著望遠鏡細心察看,城門上都有城樓,高三丈餘;有角樓四個,敵台三個,鐘樓、鼓樓各一個。防備設施還是比較完整的,比安南的城池強得很多。

“大人闡發得精僻。”邵夢凱又恭維了一句,說道:“如此,滇西之局可定,偽明殘軍再無複起之機。”

“夢凱。”楊珅直接叫著邵夢凱的名字,以示靠近,指著城下已經成形的壕溝,說道:“聽你說過敵軍的火炮鋒利,但射程較近。你看這壕溝的深淺和間隔,是否能隔絕敵火炮轟擊?”

壕溝有兩道,深有丈餘,寬有十尺,城下還釘了“梅花樁”。戍守的一方把這些木樁錯落安插,以停滯仇敵的雲梯、樓車靠近城牆。這些地上的木樁都是極新的,明顯釘上天下的時候很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