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一十三章 清廷之反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鼇拜悄悄點頭,說道:“當年海逆犯境,情勢雖急,卻因其直指江寧重地,且朝廷籌辦不敷。鄭逆當然可勝,但若敗則不成清算。今番敵軍海6齊備,穩步推動,已踞有滇、桂、粵數省之地,縱有小敗,卻非短期可剿除。三藩已失其一,吳三桂又喪鬥誌,耿藩若再敗,江南局麵便要崩壞了。”

清朝祖製,漢臣不能為輔政。現在的四大輔政中,索尼資望德才俱佳,卻春秋太大;蘇克薩哈很有才具,忠心樸重,勇於任事,卻又資望太淺;遏必隆凡事不肯出頭,柔過於剛,但決不至於肇事;鼇拜明決判定,兼有文武之才,惜乎失於剛躁。如果這四人能同心同德幫手,倒也不失順治的苦心安排。

努爾哈赤身後,八旗的旗製生了嚴峻的竄改。皇太極做了一次首要的改旗,將本身領的兩白旗同多爾袞三兄弟所屬的兩黃旗對調,親領兩黃旗,今後埋下八旗之間的衝突本源。多爾袞攝政,強化自將的正白旗,成為滿洲八旗的精銳之師。福臨治其罪後,又收繳正白旗,連同兩黃旗構成了八旗的核心、體製最崇高的“上三旗”,成為國度軍事力量的柱石。而“下五旗”則漸成諸王、貝勒的宗藩封地,慢慢離開了國度的軍政和行政。

“莫非此番竟比當年海逆入犯江南更加嚴峻?”班布爾善感覺現在比擬於當年鄭軍入長江,鎮江失守、江寧(南京)危急、京師大震的景象還是不如,聽得鼇拜語氣沉重,不由得有些驚奇。

在政見上,四大輔政也有分歧。索尼和蘇克薩哈以為在情勢竄改之下,應當調劑統治政策。穩定次序。這些調劑包含:在經濟上,實施輕徭薄賦、改名田,展出產;在政治上,重視清算吏治,放緩打擊江南漢族地主階層的步調,放慢攻打南明權勢的過程以存氣力。如許。先使清朝的統治穩固下來,再圖其他。

班布爾善見鼇拜出去。趕快起家見禮,口中說道:“給中堂大人存候。”

“朕另有話要說呢!”康熙俄然想起一事,說道:“前些日子奏章上說報考的舉子好象很多,如何插手測驗的卻少了呢?”

“與鄭軍和談。”班布爾善摸著鬍子,邊思考邊說道:“前提無妨寬鬆一些,權宜之計耳。可告之鄭經,照朝鮮例,不剃,僅稱臣進貢罷了。或者可將漳、潮、惠、泉劃給鄭經,覺得鄭軍糧餉之地。”

“講講也好嘛,朕還年幼。聽聽也長見地。”康熙見索額圖的臉上有些下不來,便操著稚嫩的童聲說道:“對了,索額圖,你父親的病可見好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