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討朔軍棄守鐘祥後,由東進逼夷陵,夔東按照地內的留守兵力乘香溪口阻擊戰之勝,也傾巢而出。與長江海軍衝出三峽,攻破秭歸,由西逼近夷陵,一場大戰由此在水上、陸地狠惡展開。

江淮。

清廷的一係列應急安插展開後,貴州與湖南交界的首要關隘鎮遠、黃劃一地的清軍加強了兵力,吳三桂便有了發覺。他固然還不明白是如何回事,但也不會淡然視之,也做出了呼應的佈署。

郴州已下,明軍略加清算,挾大勝之威,持續向北挺進,進迫湖南重鎮衡陽。

“去山東前會製定相乾打算,趁著明天這空兒,孤還要提示你幾個重視事項。”朱永興笑著點了點頭,麵色沉寂下來,考慮著字眼說道:“聽於七派來人陳述,於七等人有些自覺高傲,覺得練過幾天把式,便能在疆場上等閒得勝。你去以後要壓抑或指導這類思惟偏向,待我軍在南邊騰脫手來,能夠援助山東時,再豎旗舉義。嗯,你去了以後,一方麵加強諜報事情,一方麵要聚草屯糧,以備我軍在山東的戰事所需。”

內有漢家百姓擁戴支撐,外有西夷互助,本來互不統屬的各地抗清武裝也被統合起來而共同發力,烽火各處,已成燎原之勢。而清廷窮於對付,東捂西蓋,疲於奔命。既想用綠旗漢軍以漢製漢,又防備猜忌,於糧餉、兵器諸多節製,乃至綠旗軍心不附,戰力渙散。

最有力的一次管束則是魏王馬寶親率第二師由分水關北進,連克蒼南、平陽、瑞安,與鄧耀所率海軍合擊溫州。固然隻是一次佯攻,卻震懾了江浙清軍,使他們認識到對閩省明軍的防地並不安定,不得不增加兵力。如許做的結果則是外強內弱,江浙要地的戍守變得非常空虛。

“入不敷出,亡無日矣。”顧應慧在旁擁戴了一句。

但這負隅頑抗很快便被崩潰。長江海軍以艦載長炮猛轟城池,炸塌城樓,董學禮帶著他的小刀“為國儘忠”了。主將陣亡,夷陵城內的湖廣清軍墮入混亂,士氣一落千丈,南營遊擊王進忠、前營守備張所蘊開城投誠,重鎮夷陵為明軍所克,三峽流派由此而開。

翼國公馬自德帶領不竭擴大的破朔軍以崇明島為基地,越戰越勇,在楊彥迪所率艦隊的共同下,攻破通州(現南通),而後持續沿江西進,打擊有“扼江海流派”之稱的重鎮靖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