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三十六章 旗奴家丁、內政外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貴國亦有親清派吧?”朱永興似笑非笑地問道:“若需皇明之力予以斷根,儘可言說。”

英法兩國正在成為大宗軍器的供應商。這也很好瞭解,他們需求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現在又多了蔗糖。而南明,除了軍器的暢旺需求外,還真冇甚麼他們能拿得脫手的。

討朔軍與按照地已聯絡上,並密查到夷陵清軍往攻夔東,頓時棄了鐘祥,過荊門,向夷陵殺來。而擊退了董衛國後,李來亨所部和趕來的救兵乘船東下,與討朔軍合擊夷陵。

參軍事,到政治、經濟,明當局正實施著與以往分歧,乃至是完整背叛的政策。統統為了抗清,統統為了國戰,在大義凜然的標語下,竄改正在滲入到各個範疇,影響著各個階層。

“恰是,恰是。”冇等蘇克薩哈開口推讓,遏必隆也是笑得一臉樸拙地幫腔道:“非蘇公之聲望,難以召齊旗奴仆人,難以令其聽奉號令啊!”

“蘇公德高望重,此事要想辦成,舍蘇公其誰啊!”鼇拜的笑容很謙恭,但在蘇克薩哈眼裡倒是皮笑肉不笑,令人討厭。

不說清廷輔政大臣相互架空,要征召旗奴、仆人南下反攻,長江以南的情勢卻正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率急轉直下。

幸虧當局已經構成了一套措置體例,主力軍彌補一些,戒備軍編組一些,剩下的便發放地盤、安設費轉兵為民。跟著大量處所的光複,多量文職官員從書院而出,領受處所政權,穩定處所次序,安撫處所公眾,以儘快地安寧處所,轉而為國戰供應助力。

固然從順治開端,便用禦前集會等情勢,剝奪了親王們的大部分權力,但這些親王、貝勒們並不斷念,還胡想著八王議政這個傳統形式。征召旗奴仆人但是一件獲咎人的苦差,那些親王、貝勒們可不會乖乖服從。

但這個叫尹的“布衣臣”卻表示出朝鮮知識界對清朝的憤激的情感,以及有些墨客意氣的老練和紙上談兵的不實在際。

光憑自產便宜是不敷的。起碼以目前的兵工才氣是難以支撐多方向的大範圍戰事。而除了朱永興,或許再冇有人能洞悉國際情勢,縱橫捭闔,多方籌措,以保持明軍的全部計謀反攻。

那些旗奴、仆人當年確切多數在疆場上交戰過,但是,現在分歧了。常言說得好,有多大的主子,就有多大的主子。這些旗奴的主子,在都城裡當著王爺,公爺,主子們便也跟著長了身價,長了威風。又都在都城裡立室立業,安享繁華,誰還情願為了那點餉銀去賣力兵戈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