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_第二百七十六章 勸進風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仲春二十六,邸報上俄然登載了緬甸送來的國書,以供奉永曆等君臣為由,討取钜額財帛,並對明軍在邊疆駐軍感到不安,要明軍退出三宣六慰之地。使這片地區成為非武裝區,以示無倒黴緬甸之行動。

固然處所官員另有很多從缺,卻因各地暫行軍管,由各軍隊的憲兵保護治安。一些退役官兵很快會進入戒備隊,缺額則在鄉勇義民中停止招募。各軍隊又派出股人馬,剿滅潰兵,捕盜緝匪。處所很快便安寧下來。

目睹朱永興頓時便要即位為帝,總理處職員皆是喜在心中,態度更加恭謹。朱永興呢,到底還是有當代人風俗,不喜好無端拿大,是以平素與大家倒是談笑不由。

“洪興?”朱永興的腦海中呈現了西瓜刀、古惑仔,如果不是這些遐想,這個年號實在很成心義,洪字取自高天子“洪武”年號;興呢,有複興、答覆之意,很合現在的情勢。

高應雷看出了李定國的躊躇和憂愁,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對現在的情勢看得更清楚、全麵。

勸進風潮越來越大,都是以景帝代英宗之事為例,另立新君,以絕蠻夷之貪念,以安萬民之心。最有分量的天然是晉王李定國的上書,雖未明言勸進,但也表示了對朱永興功勞的必定和敬佩,認定他是臨危之際,救祖宗基業於危難之際的大功臣,並委宛地表示了對他的支撐。

偶然候,吃穿不敷,導致太上皇的原配錢皇後不得不本身做些女紅,托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囚禁的太上皇,景泰帝乃至把南宮四周的樹木砍伐殆儘,讓人冇法藏匿。

三月十一,魯王朱以海出麵堅辭,引述唐朝時宋王李成器對李隆基的推讓言語,“國度安則先嫡長,國度危則先有功;岷王有巨功於國,且操行優良,才氣卓著,本身決不居岷王之上。請岷王以社稷百姓為重,即位稱帝。”

崇禎十七年三月,崇禎帝自縊景山。因而,在南京擁立新帝就成為迫在眉睫的題目。一時候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澇以及周王、桂王均有即位的能夠,各方權勢紛繁退場。直至蒲月月朔福王朱由崧祭拜孝陵,才終究停歇了這場明爭暗鬥。祭陵後的第三,福王監國,半月後正式登極。孝陵在這場即位之爭中,再次成為了正統職位的意味。

三月初十,朱永興終究站出來話了。他表示本身雖薄有微功,然按嫡庶血脈,有魯王在前,他千萬不敢覬覦大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