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鼎革_第16章 民之苦-官府橫征暴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楊麟說那些占山為王土暴子向四周鄉民征收的也最多2鬥罷了,旱地最多交1鬥罷了,官府與土暴子一樣。

裡兵屬於大眾性自發構造,很多隊員都是農家出身,大師反對官府衙役橫征暴斂,現在成為裡兵有了見地更是如此。

一畝水田風調雨順的能夠收上2擔5鬥糧食,耗上野生可碾6成大米,鄉間人辛苦一年地裡收成不過1擔5鬥大米,而官府則要征收2鬥,名義上稅賦13%,而實際稅賦則靠近兩成。(征收時糧食代價便宜,再加上銀子折舊)

瞪著大堂正中間的知州李憶田點頭道:“這個我不但不會否定,並且心中另有太多不明想要就教大人。

知州李憶田來收田賦丁賦大師都是曉得的,前幾天典吏帶著一乾衙役就威風凜冽的來過。

……

種田交糧天經地義,典吏前來征收田賦丁賦更是合情公道的。

這就是為甚麼典吏大人帶領衙門各位大哥下鄉收錢的時候,大師隻情願遵循每畝六升小麥交納夏糧。”

相如縣麵積約為1330平方千米,耕空中積遵循15%計算,耕空中積約為30萬畝(而當代為54萬畝),全縣共七個堡,如此推算出相如縣,羅家堡地盤麵積。)

每天早上跑步,然後練習,太陽落山前比武,每個小隊各遴選五人停止擂台賽,選出當天練習冠軍,晚長停止學習。

經對方一提示楊麟恍然大悟,當年秀纔是巡撫陳士奇做學正取的,貢生身份也是對方給的,想不到竟然與巡撫如許的一方諸侯掛上線,內心更是竊喜不已。

現在朝廷加派上三餉,再加上官府層層分攤,每畝地步大米從5升增加到2鬥,旱地小麥從3升增加到1鬥,公眾苦不堪言。

客歲一年下來從羅家堡征收稻穀五千擔之數。

這幾天我清查羅家堡周邊十個裡積年田賦征收賬冊,查閱官府報往知府衙門的賬冊,如果有甚麼不對還但願大人斧正。”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羅家堡周邊各裡交納夏糧秋糧800擔,丁賦100兩銀子,而全部相如縣一年向朝廷交納田賦不過4000擔,丁賦不過400兩。

胥吏衙役步地甚大,但村民們也不是好惹的,大師連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土暴子都敢殺,現在何況這些逼迫百姓的胥吏?

練兵日久,楊麟越來越感受鴛鴦陣陣形的奇妙,漸漸的融入此中。

如大腿,大腳,肚子,這些處所受傷行動底子不自在。

崇禎年間朝廷加派三餉,每畝加派2分5厘,不過相稱市場上3升4升大米小麥罷了已,但官府層層分攤以後,水田加上三餉正賦不過9升罷了,而官府收到2鬥,比額定足足多了一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