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師來了啊,大夥兒籌辦好吃食接待將士們啊!”
上一次他們攻打南京時非常俄然,是從數千裡外的福建走海路一起來到長江口,沿江而進直搗黃龍。
現在好了,國姓爺打返來了!
他們現在啊算是想明白了。
“當即差人前去江寧城中向總督大人求援!”
他們也是方纔獲得動靜,立即在第一時候馳驅相告。
...
“大木,這一次我們可得接收經驗啊,不能再留遺憾了。”
但經此一戰後清軍有了防備,再想複刻鎮江大捷倒是很難了。
“王師又打返來了!”
蘇鬆鎮提督馬逢知算是他的老熟人了。對於這位清軍大將鄭勝利可謂很有體味。馬逢知脾氣狡猾,等閒不會透暴露實在情感。不過從上一次鄭勝利攻打南京時馬逢知主動示好,並表示會作壁上觀來看,鄭勝利判定他不會對清廷死忠。
“來人呐,傳本提督將令,統統兵士備戰應敵。本日起鎮江全城戒嚴,膽敢私行上街走動者格殺勿論。”
對明軍來講必然要快,越快越好,不能給清軍反應的機遇。
在東虜的殘暴統治下,他們活的如同螻蟻普通,且冇有任何莊嚴可言。
但即便是幾千綠營兵也是有感化的,總好過他孤軍奮戰。
“前次攻打鎮江之時不費吹灰之力,我感覺此次東虜必定會在鎮江佈下重兵。大木,我們必然不能掉以輕心啊。”
管儘忠非常清楚鄭勝利軍隊的強勢,一場惡戰是不成製止了。
前次南京之戰惜敗,若論最痛苦的人不是鄭勝利,而是張煌言。
鎮江城外的水村落莊中,一些青壯不遺餘力的呼喊著。
若能光複南京,哪怕隻要一段時候,對於天下反清權勢來講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道賀的事情。
說氣話歸說氣話,但光靠罵人可反對不住鄭勝利的無敵海軍。
鄭勝利隻要集合精力對於兩江總督郎廷佐、江南提督管儘忠以及海軍提督施琅便可。
明軍海軍的旗艦上,鄭勝利站在船麵上,任由江風拂過他的臉頰。
他方纔接到急報,明賊鄭勝利、張煌言率所部十餘萬人五百餘艘海軍戰船沿長江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張煌言點了點頭。
“大夥兒都籌辦好啊,都熱忱一些,不要寒了將士們的心!”
...
他們直搗鎮江而來,看氣勢比之前次還更盛!
鎮江城中,江南提督管儘忠揹負雙手不斷踱著步子。
以是他的意義是把江寧城中的全數兵力調到鎮江。他信賴郎廷佐是能夠明白這個事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