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隨口說說。”
體味清楚了天子陛下的設法,李定國感覺很有事理。
當明軍兵士奉告綠營俘虜需求他們相互指認那些降虜已久,罪過深重之人時,他們不由得麵麵相覷。
首級被留下充作軍功,屍身則埋入事前挖好的深坑中。
“陛下賢明。”
朱由榔彷彿並冇有想在這個話題上持續聊下去的意義,話鋒一轉道:“細算一算,夷陵那邊應當收到動靜了,朕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見見文督師了。”
畢竟清軍入關已久,大部分綠營兵已經分駐各地。
“陛下,此次我軍斬獲頗豐,隻是可惜又讓吳賊跑了。”
...
不得不說吳三桂跑路的本領實在了得。
便是被充作伕役夫子,當牛做馬也好疇昔見閻王。
殺起同胞來,這些綠營兵乃至比滿洲八旗還狠。
在這一點上朱由榔和大明朝廷是有原則的,是除惡務儘的。
此舉也是警示那些方纔降清不久的兵士,內心要有善惡的一桿秤。
...
淺顯兵士犯了錯也應當承擔呼應的任務,隻是一些是極刑一些卻能夠活命。
顛末一番狠惡的思惟鬥爭以後,他們決定主動透露身份。
至於那些方纔降清不久的,還冇來得及被異化的,固然有罪但罪不至死。
這此中既有清軍入關前後那段時候就“歸降”的,也有孫可望叛變後被迫跟著主將改換門庭的。
朱由榔也認同李定國的論調,大麵積殺俘不是明智之舉,如許一來今後清兵曉得被俘必死,必將搏命抵當。如此一來大明將士將增加很多不需求的毀傷。
固然李定國和孫可望之間鬨掰了,但底下兵士卻冇有甚麼深仇大恨。
他們當中有很多本來孫可望麾下的兵士,與晉王麾下的兵士多少有些乾係。
現在氛圍中的血腥味極重,的確如屠宰場普通。
...
朱由榔的態度很明白,綠營兵也分很多種。
朱由榔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持續道:“傳聞此戰收成頗豐,糧食固然未幾,但財帛倒是很多,該是夠給將士們發一段時候軍餉了。”
現在那些遴選出來的綠營暴徒已經被推了出來,一百人一排跪在地上。
...
“旭子哥,我是二柱子啊。”
明軍固然殺得不是他們,但他們本能的感到驚駭,麵色慘白兩腿發軟,有些膽量小的乃至胯下一熱尿了出來。
一時候綠營兵俘虜紛繁開口,你一言我一語底子停不下來。
“朕倒想看看,吳賊見了洪賊會說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