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並行,嗬嗬”逯魯曾手捋髯毛,洋洋對勁,“不就是故宋的東西兩府,外加一個禦史台麼?連主官的職稱都懶得換,直接將知院給搬了過來。顛末本日以後,他再說無介入逐鹿之誌,老夫第一個低頭偷笑…”
“如果決策以後.....?”劉伯溫做閒事兒時素來謹慎,又行了個禮,謹慎翼翼地詰問。
“啊?…”蘇明哲又是一愣,嘴巴頓時張得老邁。
“哈哈哈.....”世人聞聽,立即又笑成了一團。
“決策以後,各部必須履行。不管是附屬於哪個院…歸誰統領…”朱重九用力揮了下胳膊,大聲打斷。
逯魯曾所想的,卻遠不止這些。看了一眼懵懵懂懂的蘇明哲,感喟著道,“哲公,事到現在,我都不曉得該恭喜你,還是該提示你了。我們淮揚,固然還沒立國,但你卻始終都是吳公麾下第一人。放在春秋,就是一國之相…位極人臣,權傾朝野,一舉一動,也關乎國運…”
大總管府就這點好處,任何人在其位就必須負其責,誰也甭想屍位素餐…做事用心肯乾,升遷快不說,年底分紅以外還能拿到厚厚的一筆嘉獎,不消收甚麼賄賂,就充足百口長幼花上好些年…可如果站著茅坑不拉屎,或者屢出昏招,所遭到獎懲也絕對令人肉痛。最殘暴的例子就是戶局兩位主事,客歲因為很小的疏失,就比同級官員少拿了兩千餘貫,疼得二人足足有三個月嘴角都是歪的,連用飯、喝水都冇法掰直…
最快更新,無彈窗瀏覽請。
“軍機諸事皆歸樞密院,而戶局卻歸政務院。若樞密院決定向某處用兵,而戶局卻不能及時撥付賦稅,豈不會耽擱軍機?”劉伯溫轉頭看了一眼蘇明哲和於常林兩人,帶著幾分謹慎彌補。
“這,何故見得?”蘇明哲越聽越胡塗,拱了拱手,謙虛請教。
這幾年,他這長史做得很舒坦,弟子故舊對他也充足尊敬。可他卻真的沒想到,本身今後要做建國宰相。那但是薑子牙、諸葛亮等星君下凡,才氣觸及的高位。而他不過是一個落第秀才,無良小吏。即便在長史位置上,也多數時候都是個管家角色,怎堪得瞭如此大任?
“是越來越有帝王風采了…”逯魯曾則欣喜地點頭,“肯為我用者,哪怕政見相左,也能夠推心置腹。不能為我用者,哪怕名滿天下,也毫不假以辭色。動靜傳出去,用不了多久,那些遠道而來的士人中間,就會主動產生分化…”